第241章 蝗蟲倒黴了(第2/3頁)

事實上,崇禎皇帝當然不知道真相如何,有可能是好事之徒,或者居心叵測之人傳得謠言,也可能真得是流賊當中的一些人傳得留言。

對於他來說,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百姓知道如何正確地應對蝗災,也不要去相信流言,順便知道流賊是看不得他們好的,巴不得他們沒吃的,才會迫使他們加入流賊的隊伍作亂!

鄭崇儉在邊上聽著這些對話,心中不由得詫異。這其中的道道,他稍微一想就想出來,也是因此,他更是佩服皇上,沒想到皇上竟然這麽快就出手對付流賊了。這心思之敏捷,手段之高明,相信沒有多少以前的大明皇帝能比得上。

等這事之後,皇上親自參與撲殺蝗蟲的事跡,會由涇陽百姓這邊傳開。如此鮮明的對比,百姓們自然知道,皇上才是對他們最好的。而那些流賊,原本就是個禍害,現在也一樣是個禍害!

他正在想著,卻見崇禎皇帝又轉頭過來,對他說道:“朕記得《農政全書》上有記載預防和滅蝗的方法,說起來,這《農政全書》確實是個寶啊,朕以為,每個地方主政官員都要了解才行。可以不深究,但至少要知道書上所寫的大概內容!”

說到這裏,崇禎皇帝又感慨道:“要真是做到這一點了,這些拜蝗神什麽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

鄭崇儉一聽,連連點頭。之前的時候,他聽說皇上因為《農政全書》而專門新設農司,好奇之下就托人求購了一套。因此他知道皇上所言非虛。

不管如何,歷朝歷代,都是以農耕為本,有關農學方面的書,也不是沒有過。比如《齊民要術》,還有前朝的《農書》,都是,不過這些書籍基本上都是農耕上的具體細節。但是,這本《農政全書》卻不全是。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農政思想的闡述,另外一個部分才是農耕的具體細節。

如果說當官的,對於《齊民要術》和《農書》之類書籍,都去了解的話有點小題大做的意思。可這《農政全書》,卻是非常適合主政一方的官員去讀了。就比如說《農政全書》中的荒政一目,就有十八卷之多,對歷代備荒的議論、政策作了綜述,水旱蟲災作了統計,救災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後附草木野菜可資充饑的植物達到了四百一十四種。

要是涇陽縣令讀了這《農政全書》,至少知道在蝗災之後,該如何去補救,又該如何讓百姓活命。

想著這些,鄭崇儉的臉色嚴肅起來,認真地回奏道:“微臣以為陛下所言極是,此套《農政全書》,確實該讓親民官都能知悉!”

聽到鄭崇儉也這麽說,崇禎皇帝想了一會,便有了決定,當即讓人擬旨,對於目前全天下的大明主政官員,也就是縣令、知府、知州等等這些,必須人手一套進行熟讀。另外,吏部這邊,但凡有新的地方官外放,就必須要先行考核,內容就是這《農政全書》上的知識。考核要是不合格,不得外放地方主政官員。

雖然這事好像有點小題大做的意思,畢竟外放官員就算考試不及格,可知道有這本書,回頭用到的時候去查查,也是可以的。但是,崇禎皇帝就是要這麽做,就是要讓那些親民官都知道他非常重視這《農政全書》,熟讀這書,是他的基本要求!

處理完了這個政務,天色已經到了傍晚。西邊的天空,火紅一片,這也就是說,明天肯定又是一個晴天。

有了大軍加入撲殺蝗蟲,等到這傍晚時分時,基本上也撲殺得七七八八了。雖然田間地頭肯定還有一些漏網的,但僅靠涇陽百姓,也要不了多少時間就能完成。

經過這一次的“並肩戰鬥”,隨處可見涇陽百姓和大明將士在笑著交談。各地的方言,可能說得不是很懂,於是,手腳並用的解釋。讓人一看,這軍民之情,就簡直猶如兄弟之情一般了。

鄭崇儉暗自掃視著這一切,心中滿滿地都是欣慰。他身為三邊總督,在這流賊禍亂之始的地方,自然知道軍民的關系有多糟糕。可眼下看到的這一切,讓他相信,至少涇陽百姓,基本上都不可能有反意,會堅定地站在官軍這一邊。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涇陽縣令帶著涇陽鄉紳匆匆趕來禦駕所在,一臉的汗水,官服都貼在身上了,奏請皇帝並天子勁旅入城歇息。

看到涇陽縣令的這個樣子,知道他也是勞累了一天,對他的憤怒之意少了很多。加上剛好又可以利用之前的事情,來對沖李自成所部的影響,因此他便淡淡地說道:“入城就不必了,百姓都累了一天,都回去休息吧。朕和將士們就在這城外紮營便是。”

說實話,對於皇帝進城休息,這些涇陽人其實是非常歡迎的。但是,對於這麽多軍隊入城,他們還是頭疼的。小小涇陽,這麽多軍隊,怎麽安排?睡大街總不好吧,睡民房?可就算所有百姓把房子都騰出來,怕也不夠吧?光是那麽多戰馬,都不知道怎麽安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