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明末不是沒有人才(第2/3頁)

想到這些,崇禎皇帝不由得很是感慨,在原本的歷史上,大明最終滅亡,和崇禎皇帝的識人不明有很大關系。大明帝國這麽大的國家,哪怕有被後世詬病的八股取士,可照樣能湧現出各種各樣的人才。只是這些人才,往往不會得到合理地發揮,就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了。

試想一下,要是原來的崇禎皇帝重用徐光啟,讓他在農事上好好發揮的話,大明就不會有那麽多鋌而走險的流賊了。要是讓張國維致力於水利,那天災的影響,又不知道會減少多少!

幸好是自己穿越了,歷史還能重來一次。

崇禎皇帝想著這些,臉上露出抑制不住地笑容,親切地問起陳子龍有關這《農政全書》的事情,又得到了更多的消息。

徐光啟在世之時太忙,他一直潛心而寫的《農學》一書,並沒有完成,且大都只是草稿。陳子龍聽聞之後,就從徐光啟次孫徐爾爵那拿到這些草稿,重新整理補充,最終才有了這本《農政全書》的問世。

在原本的歷史上,也是在崇禎十二年刊發的,這一點,倒是沒改變。有改變的是,這《農政全書》一刊發出來後的第一時間,便到了崇禎皇帝的禦案上。

聽完了這個《農政全書》刊發的經過之後,崇禎皇帝微笑著感慨道:“要是徐卿知道他的心血得以傳世,朕相信他的在天之靈也當滿足了。”

“陛下,微臣不敢苟同。”誰知陳子龍卻說出了意料之外的話,讓崇禎皇帝不由得為之一愣,看著他不知道他為什麽這麽說,“陛下,微臣以為,如果先師知道這些能造福百姓,如此或能得償所願也!”

說到這裏,他見皇帝似乎愣在那裏,就正色又奏道:“先師生平所學,博究天人,而皆主於實用。至於農事,尤所用心。蓋以為生民率育之源,國家富強之本。只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

崇禎皇帝聽得點點頭,收了笑容,嚴肅地點點頭道:“不錯,是朕之前沒做好,如今,卿可願秉承徐卿之遺志,為我大明國強民富而努力之?”

這是背了原本崇禎皇帝的鍋,不過對他來說,無所謂,背了也就背了。

陳子龍沒想到皇帝竟然會當面認錯,這有點超出他的想象。回過神來,他不由得很是激動,立刻躬身行禮道:“此,微臣之願也!”

崇禎皇帝聽了,滿意地再次點點頭,這個陳子龍,可用!

他正想著,卻見陳子龍又激動地慷慨激昂起來,帶著年輕人的熱血,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如今之大明,俗儒是古而非今,文士擷華而舍實,夫抱殘守缺,尋聲設色,皆是空談之輩。世務所急,是非得失之際,未之用心,以微臣所見,如今之士,多無實學。故微臣同友人合著一書,名《皇明經世文編》,共五百零四卷,分兵餉、馬政、邊防、邊情、火器、貢市、番舶、災荒、農事、治沙、水利、海運、漕運、財政、鹽法、刑法、錢法、稅法、役沒、科舉等,欲獻於陛下。”

崇禎皇帝聽得大喜,連忙要求道:“此書何在?速速呈於朕一觀!”

對於他來說,正覺得手中可用人才太少了。此時聽說,竟然有這麽一群讀書人,覺得大明的酸儒太多,而且多是空談之輩,自己整理實用書籍,不管怎麽樣,這些人都算是有志氣的一群人。他一聽之下,自然是高興了。

陳子龍向崇禎皇帝提這事,自然是有所準備的。書籍他帶了,就在紫禁城外的仆人那邊。因此,這套《皇明經世文編》,很快就呈送到了禦前,崇禎皇帝立刻快速瀏覽了起來。

事實上,這個《皇明經世文編》,主要是收集了大明兩百多年來的文章合集,就是陳子龍這些編輯覺得對當下治國有用的,就摘錄編輯起來的。這本的價值,當然不及《農政全書》,其中有不少,其實只是泛泛而談,也有道聽途說,但不可否認,這個對於如今這個亂世,確實是有用的。如果有人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並去實踐的,肯定會有成果。

粗略瀏覽一遍之後,崇禎皇帝便對一臉期待地陳子龍,微笑著地說道:“朕很欣賞有志之士,看來,卿皆其余人等,也是有心了。如此,就由卿去把他們都找來,朕打算見見。”

陳子龍就盼著這句話,此時一聽皇帝許諾一見,頓時大喜,連忙答應下來。

他的這些朋友,在原本的歷史上,也是有好有壞,有的為抗清而死,有的投降滿清,其中還有後世比較有名氣的。至於陳子龍自己,也是抗清不屈投水而死,就這,滿清也不放過,撈起來再淩遲。由此可見,滿清對他的恨意。

這些事情,崇禎皇帝並不清楚,不過這不妨礙他對陳子龍的封賞。考慮到陳子龍本身就是崇禎十年的進士,因此崇禎皇帝決定在戶部十三司之外,另外再設農司,專職全國農業生產,主官為正六品的員外郎。而陳子龍,就是第一任農司員外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