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4章 蔣欽戰於禁(第2/4頁)

即使有戰船,還是順水而下來得容易。

孫翊有條不紊,一一安排妥當,然後將中軍事務交給諸葛亮,自己帶著親衛營,來到陣前觀戰。

雁嶺在江水以西,嶺如其名,像一只俯首飲水的大雁,俯瞰江面,長頸伸向江面,兩翼展開,迫使江水在這裏接連轉了幾個彎,前後不能相望。在沿江的山嶺上,蜀軍架起了幾十架拋石機,還安排了弓弩手,居高臨下,封鎖江面。

面對這種地形,蔣欽明智的放棄了水戰,棄筏登岸,命人攻取東岸的制高點,設立指揮陣地。

……

守雁嶺的蜀軍將領是於禁。

看到蔣欽棄筏登岸,派人攻取設在東岸的制高點,他暗自冷笑了一聲。

在交趾與太史慈、甘寧交鋒近兩年,他算是蜀軍將領中最了解吳軍戰法的人之一。依仗著精良的裝備和訓練,吳軍敢於同任何數量相當的對手正面硬捍,即使一時受挫,也能挽回局面,最終取得勝利。

對岸的制高點並不險峻,只要給吳軍一天時間,失守是必然的。

於禁當然清楚這一點,所以他也沒指望部下能守住那個陣地。他只希望部下多能守一陣子,不要敗得太容易,最好能將時間拖到晚上。

他在那道山嶺的背後安排了重兵,只等吳軍將領入伏。如果能擊殺吳軍的前軍大將,這一戰就可以奪人先聲,牢牢控制住這道防線,將吳軍堵在山裏,為曹仁爭取一些時間。

如果能夠擊殺孫翊當然更好,只不過從之前的戰鬥來看,孫翊雖然年輕,卻極謹慎,誘他入伏的可能性太小。於禁只能退而求其次,將目標設定為蔣欽。

蔣欽本是孫策身邊的小將,是孫策重點栽培的將領之一。他被安排到孫翊麾下,就是孫策對孫翊的期望,正如呂蒙被安排在孫尚香麾下一般,是孫翊的左膀右臂。

如果能擊殺蔣欽,或者生俘他,對雙方的軍心士氣影響自然不小。

於禁在西岸嶺上看著東岸戰事時,蔣欽也在東岸看著西岸嶺上的於禁。負責攻擊嶺上蜀軍的校尉成當派人來說,嶺上蜀軍不少,但也不算多,最多一天時間,他肯定能拿下陣地。

聽完這句話,蔣欽擡頭看了看天色,就覺得有些不對。成當作戰很勇猛,他如果說一天就能拿下陣地,絕不會拖延半個時辰,只會提前,甚至提前很多。也就是說,如果讓他連續攻擊,他很可能會在上半夜就拿下陣地。

即使吳軍擅長夜戰,夜間作戰依然是盡可能避免的選擇,尤其是在陌生的地形。

這個時間點未免太巧。

按理說,東岸的陣地雖然不如西岸重要,但東岸失守,雁嶺防線殘缺不全,威力大減,以於禁的經驗應該看得出才對。他在交趾作戰多時,太史慈的戰報裏對他的戰績描述很多,蔣欽並不陌生,前幾天還特地拿出來復習過。

於禁當然有可能是一時疏忽,或者兵力不足,但蔣欽更願意相信他另有計劃。

取出地圖,蔣欽仔細研究了一番,有了一些發現。

東岸這個陣地不僅在河灣之中,三面受敵,背後還有一道被稱作仰天窩的南北向山嶺。這道山嶺與臨江的山嶺隔著一道不足五十步的深溝,卻高出不少,粗略估計,至少有一百丈。

有了這一百多丈的高度差,便可以衍生出多種攻擊方法。

蔣欽叫過親衛,讓他通知斥候營校尉,安排人摸到仰天窩上看一看。

斥候營的行動很迅速,下午未時,斥候營送來消息,仰天窩上有不少大樹被人砍了。雖然分布很散,又被人精心掩飾過,還是能看得出一些問題。附近的百姓上山伐木燒炭,這是很正常的事,但砍那麽粗的樹,而且大小差不多,又與制作拋石機所需的木材相近,未免過於巧合。

斥候們擔心上面有伏兵,不敢輕舉妄動,先送回消息示警,再尋機潛入深處。準確的消息要晚一些,很可能要到明天上午。

斥候們還沒偵察到準確的消息,蔣欽心裏卻有了準備。他有七八成的把握判斷,於禁在嶺上安排了伏兵。他隨即進行了安排,準備打於禁一個反伏擊。

入夜時分,成當提前拿下了陣地。蔣欽帶著親衛營,大張旗鼓地登上了陣地,隨即叫來成當,仔細盤問交戰的經過。當他得知蜀軍的阻擊一直很頑強,直到入夜之後才迅速崩潰,不由得笑了兩聲,隨即派人向中軍報告,請求夜戰。

……

於禁看到了蔣欽登上陣地,卻沒有看到蔣欽派往中軍的傳令兵。就算看到了,他也絕不會想到蔣欽要向中軍匯報的是什麽。

戍時,於禁率領精銳三千,悄悄地離開雁嶺陣地,進入伏擊地點。

在仰天窩上設伏的將領岑白趕來匯報。吳軍斥候曾到嶺上偵察,有人看到了伐木的痕跡,但是沒有生疑。有人一度接近他們埋伏的地點,幾乎逼得他們出手。好在他們熟知吳軍偵察的習慣,將伏擊地點掩飾得極好,這才沒有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