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6章 歪打正著(第2/4頁)

此話一出,楚州人集體暴走,險些和荊州人打起來,鬧出荊楚內訌的笑話。

不忿歸不忿,楚州四郡的確沒有能和蔡邕、宋忠相提並論的大學者。不過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蔡邕也不是荊州人,荊州可以請外地學者,楚州為什麽不可以?

經過一番商量後,有人把目標盯上了趙岐。

趙岐是關中經學名家,更是《孟子章句》的作者。天子愛民,推崇《孟子》,趙岐所著的《孟子章句》大受歡迎,請這樣一位學者來坐鎮嶽麓書院更代表了嶽麓書院對新政的擁護,而不僅僅是研究傳統的經學。

更難得的是,趙岐九十多歲了,身體還不錯,再堅持幾年就是人瑞。

蔡邕學問再好,能活這麽久嗎?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隨即上書請詔。趙岐是翰林院學士,請他擔任嶽麓書院需要得到天子的同意。

聽說了相關的爭論後,孫策欣然同意,並建議楚州賢良以《孟子》學為發端,進一步拓展學術範圍,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愛民、利民,教化百姓,將民生、民本落到實處,為新政指引方向,提供建議。

趙岐年紀大了。雖然掛著翰林院學士的名份,人卻不在朝廷,一直在關中老家。得到聖旨後,劉先就派使者胡騰去關中邀請。不料事情出了意外。胡騰趕到關中後,才知道趙岐已經被關中書院聘為祭酒,出面邀請的人正是主持關中新政的荀彧。因為是家鄉的書院,又有官方背景,所以趙岐毋須請旨。荀彧又忙,把這事給忘了,還沒向朝廷和翰林院報備。

得知事情原委之後,趙岐很是過意不去,向胡騰推薦了一個好朋友:劉熙。

劉熙是北海人。趙岐當年逃亡江湖時,曾在北海住過好多年,與劉熙有過交往,知道劉熙不僅博通五經,擅長訓詁,對《孟子》也很有研究。況且劉熙剛剛六十出頭,正是一個學者最好的時光,如果能出任嶽麓書院祭酒,會對楚州四郡的學術有極大幫助。

胡騰不敢怠慢,請趙岐寫了一封推薦信,立刻趕往北海。為了預防萬一,胡騰又寫信給劉先,通報情況,並請劉先再物色幾個人選,防止劉熙也被人請走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益州還沒有平定,太平卻指日可待,各地都在籌建學院,有名的學者供不應求,劉熙有這樣的名聲,青州未必肯放人。

劉先收到胡騰的消息,也意識到事態嚴峻,嶽麓書院的房子好建,祭酒難請。他和桓階等人商量後,決定再向天子上書,請求委任孔融為教授,作為祭酒備選。孔融的經學水平略遜蔡邕一籌,和宋忠不相上下,文章寫得極好,又有聖人後裔的身份,是成名多年的名士。若能請他出任嶽麓書院祭酒,也不算太弱。

劉先等人還請旨,從政務堂、講武堂、木學堂及本草堂聘請一些學者兼任教授,培養本地人才,提升楚州四郡的學術水平,為今後的長期發展儲備力量。

不出胡騰所料,等他趕到北海時,劉熙已經被聘為稷下學院的祭酒,不能出任嶽麓書院祭酒。收到消息,劉先只好放棄,準備等合適的時機再和孔融商量一下,請他出任祭酒。

孫策之前否決了郭嘉的推薦,沒升孔融的官,這次沒有再阻攔,同意孔融出任嶽麓書院教授,並保留翰林院學士的身份。他還提了一個建議:江南四郡有濃厚的楚國遺風,還有很多口耳相傳的民間傳說,可以設立一些專項研究,提供資金,請有興趣的學者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出一批有份量的學術成果。

類似的研究,楊修在豫章做過,效果很不錯。

劉先等人覺得有理,欣然接受,並趁熱打鐵,擬了一些題目,廣泛征詢意見。在擬定題目的時候,桓階多了個心眼,加入一項與孫堅在長沙時的政績有關的議題。吳太後聽到消息後,派人問了情況,表達了強烈的興趣,願意提供全額資助。

消息一出,皇後、大長公主、長公主們都不能沒有表示,紛紛解囊,長沙王孫權更是獻出十年的食邑收入。就連孫策都不能例外,讓少府提供了一百金。最後一匯總,不僅籌建嶽麓書院的錢有了,今後幾年的開支都不用愁了。

聽說這個消息,荊州大族氣得大罵楚州人狡猾,天生就是奸商。荊州人建襄陽書院都是自掏腰包,他們倒好,反倒賺了一筆,連皇太後的錢都敢黑。

不過這也沒辦法,誰讓長沙運氣好,是孫堅戰鬥過的地方呢。

嶽麓書院的籌辦一波三折,在翰林院學士中引起了不小的影響。他們意識到,隨著天下太平的臨近,學術研究將迎來一個迅速發展的機會,各地學堂、書院將遍地開花,只要學術上有成就,即使不做官,一樣可以過上愜意的生活,頓時熱情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