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5章 計中計(第2/2頁)

得到了吳懿的默許,張魯母子兄弟商量後,派人去見黃忠,商量請降的事宜。

……

張魯自以為做得隱秘,卻瞞不過曹昂的耳目。

曹昂很不安,陳宮卻很淡定。

設計之初,他就估計到吳懿和張魯會有異心。形勢走到這一步,有異心的人很多,願意追隨曹氏父子繼續戰鬥的人倒是屈指可數。就連曹昂本人都對前途絕望,更何況其他人。

可以說,吳懿、張魯等人的投降本來就是計劃的一部分。為此,陳宮用了一些手段,將他們麾下的精銳調走,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殘。為此,他告訴了吳懿部分計劃內容,對張魯卻是守口如瓶,一字不漏。

“吳懿、張魯的精銳抽調大半,就算投降了黃忠,也當不得大用。黃忠既不能解散他們,又不能將他們作為主力,只能暫且安撫。如此,他的戰鬥沒有多少提升,卻增加了消耗,弊大於利。”

曹昂覺得有理。吳軍皆是訓練有素的精銳,自然不會看得上吳懿、張魯麾下的巴人、賨人——這些人雖然善戰,軍紀卻不是一般的差,連曹昂都不愛用他們。

“吳軍的戰鬥力可觀,但代價也很高昂。出征的將士可以免賦稅,子女優先入學,若是戰死,還有優厚的撫恤。出征之時,軍械精良,軍糧都充足,將士們心無旁鶩,一心用戰。這些當然能鼓舞士氣,卻也是沉重的負擔。”

陳宮不緊不慢地說道:“所以吳軍將領都有一個共識,沒有必要,絕不輕易言戰,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傷亡。萬一損失太大,兵力補充便是個問題。西城的守軍達不到吳軍的標準,可是他們卻會要求相同的待遇,否則時間一久,必然會有沖突。”

曹昂若有所思。“所以,這些人其實是留給黃忠的隱患?”

陳宮點點頭。“當然,這些都是小問題,只要給黃忠足夠的時間,足夠的物資,他是完全有可能化解。可是,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沒有足夠的物資,而這樣的小問題又不斷的積累,就有可能將他拖進泥潭,最終出現我們希望的結果。”

曹昂看著面露得色的陳宮,想著陳宮剛才的分析,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

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個謀劃周密的計策,而且選擇了一個最合適的目標。在圍攻益州的幾個大將中,黃忠求戰欲望最強烈,身邊的謀士力量卻最薄弱。這些條件集合起來,計劃實現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這都不能成功,那蜀國也就沒什麽希望可言了。

曹昂一直很信任陳宮,聽了陳宮的分析,原本一片絕望的心境又添了幾分希望。他加緊了抽調各郡精銳的速度,並與漢中豪強聯絡,加官晉爵,就算得不到他們的效忠,也盡可能的提高他們的心理預期,為黃忠制造麻煩。

……

正如陳宮所料,面對奉命來議降的王稚,黃忠猶豫不決。

不戰而降和擊降是兩個概念。如果他是強攻西城得手,吳懿、張魯就算是投降,也沒什麽談判的資本,能保住命就算不錯。可是現在投降,那不就是保住命的問題了,他們肯定會要求更多的利益。

人心苦不足。一開始,他們會許不會太高的期望值,可是時間久了,他們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尤其是見識了吳軍的裝備之後,要他們一點想法也沒有,未免過於天真。

到了那時候,就算他不想用他們,也不能不提供一些裝備,滿足他們一些要求。

這些都是不必要的消耗。

可是黃忠無法拒絕吳懿、張魯請降的要求。如果能兵不血刃的拿下西城,早一點進入漢中腹地,為什麽要戰鬥?這講不通,也無法向麾下的將士解釋,將來也無法面對軍師處的質詢。

黃忠與李嚴、徐晃商量後,決定接受吳懿、張魯的投降,同時急報汝南,請天子定奪。要安撫這些降卒,僅靠襄陽、漢中戰區是不夠的,需要天子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