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3章 和而不同

荀攸站在高位,俯瞰山谷,神情怡然。

在這裏駐紮了大半年,荀攸喜歡上了這裏。群山環繞,風景宜人,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離成都平原三五天的水路,不遠不近,是個隱居的好地方。

不過,此時此刻他更驚嘆於孫策的先見之明。這片群山之中隨處可見被當地土著稱為壩子的土地,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配合中原的農耕技術,方圓三十裏之內,供養三五萬大軍不成問題,再多就有些困難。孫策好用精兵,周瑜此次出征,包括工匠在內,總兵力也就是三萬多人,他們的到來不僅沒有給當地的土著帶來沉重的負擔,還有一定的余力籌建學堂、工官,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還能施恩於民。

沒有額外的負擔,還能帶來不少利益,他們很自然地得到了當地人的擁護愛戴——周瑜成了無數土著少女心中的完美情人只是代表之一,軍中將士、匠師也普通受到歡迎——這些熟悉地形的土著主動承擔起斥候的任務,幫他們打探消息,不少青壯更是直接從軍參戰,全軍戰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如果兵力再增加兩萬人——對於進攻益州來說,即使是一部,五萬人馬也是必需的——情況可能就截然相反了。籌集糧草的範圍要擴大,消耗會成倍增加,土著會不堪重負,對他們的到來心有怨言,甚至可能引發反抗,一旦兵戎相見,哪會有如今的軍民魚水情?

大軍行於重山峻嶺之間,且耕且戰,居然還能自給自足,幾乎不用後方運送補給,這的確是一個奇跡。如果當年馬援能照此辦理,他也許不會馬革裹屍。不過誰又知道呢,縱使英明如光武,恐怕也不會放心馬援率領數萬大軍經年累月的駐紮在重山之中,任他自行其事吧。

即使大度如孫策,對周瑜也不可能毫無保留的信任,要不然不會安排賀齊、祖郎為副將,不過孫策能做到這一步已經難能可貴。至少到目前為止,賀齊、祖郎在明面上沒有和周瑜發生過原則性的沖突,所謂分歧都局限於戰術戰法上。

或許孫策真的希望周瑜能遠征天竺?

“公達,準備作詩麽?”周瑜沿著竹林間的山路走了上來,見荀攸看著山谷出神,朗聲笑道。

荀攸收回心緒,躬身施禮。“都督,我可沒有那樣的雅興,只是離別在即,忽然有些舍不得。”

“喜歡這裏?”

“喜歡。”

“我也喜歡。”周瑜與荀攸並肩而立,飽覽山色。“將來天下太平,你我一起求大王賜封於此,在這兒隱居吧。”

荀攸笑笑。“只要能在此終老,封不封的也無所謂。況且你我願意隱居,子孫未必願意。他們也許更希望跟著大王或者嗣君橫行四海吧。”

“哈哈,還是公達看得遠。那就讓子孫們受封,我們隱居,在這山裏建一座小院,教三五小兒讀書習武,閑來便扶杖而遊於山水之間,豈不樂哉?”

兩人相視欣然。荀攸沉默了片刻。“明年我就知天命了。平定益州之後,我就考慮退隱。都督正當壯年,還要再等些年,不能辜負了這一段難得的君臣緣份。”

周瑜一聲輕嘆,卻沒有多說什麽。他知道荀攸心思深沉,即使他們共事多年,他也沒有真正搞懂荀攸的心裏究竟在想什麽。但他有一點可以肯定,荀攸說要退隱,絕不是故作散淡,他是真有這個打算,提前通知他,以便他有時間挑選接任的軍謀人選。大戰在即,是最能體現軍謀們能力的時候。

荀攸也沒有再說這個話題,招了招手,一個年輕參軍取過一份地圖,用準備的石塊壓好。荀攸與周瑜站在地圖前,打量著由大量曲曲折折的線條組成的地圖,一時感慨。這份地圖是這大半年的辛苦成果之一。在本地山民的協助下,斥候和負責測繪地圖的參軍們用腳丈量了這片土地的主要通道、河流,費了大量心血,這才繪出了這份地圖。

地圖上用朱砂標著幾個點,其中之一就是婁關。

婁關是戲志才的遺作。當年戲志才入交州助劉繇、高幹作戰,返程時經牂柯郡、犍為郡,經安樂水入江,途經婁山時,考察了附近地形,認為這裏是出山地必經之路,命人在此築關。關不大,卻極其堅固,全用巨石壘疊,兩年乃成。周瑜進入鄨縣後,從山民口中得到這個消息,又派斥候實地考驗證,明智的放棄了強攻的計劃,決定在這裏休整一段時間,再作計較。

婁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周瑜不願意將寶貴的兵力浪費在這座雄關前。精兵的確能以一當十,可是在這種地形,兵力再多,優勢也發揮不出來,軍械又部署不開,只能拼消耗,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周瑜沒有親眼見過婁關,可是看到這副地圖,他清楚戲志才給他造成了多大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