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8章 種瓜得豆(第2/2頁)

難道說,這就是大勢所趨,無可阻擋?

“嚴浮調說浮屠道與太平道殊途而同歸,論理之嚴密,浮屠道則更勝一籌。既然大王能建太初宮,以興太平道,也應該給浮屠道一席之地,兼容並蓄,包容天下,方是聖主之量。且浮屠道有孔雀明王,正合大王鳳凰之命,不應拒之門外,反信太平之淺顯道術。”

孫策哭笑不得。這嚴浮調還真能扯,為了傳道,居然將他和孔雀明王聯系起來了。

“你可曾聽他講經?”

“聽過一次,還讀了一些他送的經書,覺得和易學、老莊都有些相似之處,只是過於枯寂了些。”虞翻聳聳肩,有些不以為然。“這也空,那也空,我們還如此費勁作甚?這一點,我覺得還是老子更有道理些,知其白,守其黑,無為而無不為。”

孫策大笑,隨即又意識到一個問題,頓時笑不出來了。“嚴浮調除了送你經書,還送了什麽人經書?”

“多了,他印了很多經書,四處派送,幾乎家家一卷。”

“我去!”孫策忍不住爆了粗口,懊喪不已。這可是始料未及,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我公開印書工藝,原本是為了推廣教育,開啟民智,沒想到卻便宜了嚴浮調。說起來,這也是命啊,雕版印刷大行於世的原因之一就是佛教大興,對圖文並茂的佛經來說,雕版印刷簡直是為此而生。我一心想抑制佛教的傳播,沒想到卻成了佛教傳播的推手,怪不得嚴浮調視我為孔雀明王,要為吳國祈福。

“你把嚴浮調在江東傳道的事說給我聽聽,越詳細越好。”

虞翻不以為然。“大王和嚴浮調有舊,卻也不必如此在意,這些不著邊際的事不能當真。”

孫策哼了一聲:“仲翔,浮屠道聽起來的確有些意思,可是控制不當,卻可能動搖國本。別的不說,笮融在徐州幹了些什麽事,你沒聽說過嗎?都說儒家厚葬費錢,這浮屠教可比厚葬費錢多了,他們尤其喜歡用黃金裝飾佛像,有多少黃金都用得掉。”

一聽到黃金二字,虞翻大吃一驚。身為計相,他太清楚黃金的重要性了。商業發展,財富的迅速增加,黃金、銅等貨幣原料的缺口原本就很大,他天天想的就是怎麽弄錢,解決錢荒,如果再來一個喜歡用黃金塗佛像的浮屠道,豈不是雪上加霜?笮融的事,他也聽說過,只以為是笮融一個人喪心病狂,絲毫沒有往浮屠道上想。如果早些想到這一點,他絕不會讓嚴浮調在江東傳道。如今還要孫策來提醒,他有失職之嫌,愧對孫策的信任和器重。

見虞翻自責,孫策本想安慰他幾句,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嚴浮調這件事不是虞翻的責任,畢竟他人在建業,對吳縣的事關心不夠,又沒這方面的知識積累,意識不到其中的危害也很正常。可是虞翻自負其能,受點挫折也是好的。這是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他這個穿越者也無法把控,需要這個時代的精英一起努力,而努力的前提就是保持足夠的謙虛。虞翻在謙虛這個美德上顯然有所欠缺。他如果不是這麽自負,不可能注意不到蔡琰對天竺的研究,受點打擊,以後多少應該有點警醒。

孫策和虞翻聊了很久,了解了嚴浮調在江東傳道的大致情況,也將自己的擔心傳達給虞翻,最後問虞翻的意見。虞翻撫著胡須,沉吟了良久。

“大王,常言道,堵不如疏。這浮屠道既然能在江東傳布開來,必有其蠱惑人心之處,單純的禁止未必能奏效,說不定反助長了其聲勢,倒不如引其為我所用。”

“如何才能為我所用?”

“嚴浮調之所以起意要建浮屠寺,就是因為大王建了太初宮,有提攜太平道的意思。既然如此,何不讓於吉來,與嚴浮調展開論辯,看看誰是真道,誰是偽道?”

孫策皺皺眉。“這能行嗎?”

虞翻一直蹙著的眉頭總算舒展開了,神情狡黠。“大王,不管他們最後孰勝孰負,若想真正大行於世,都離不開大王的支持。取精用宏,使其為我所用,豈不比一味禁止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