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7章 窮則變(第2/2頁)

楊亮剛走,馬超就問道:“德祖,你們究竟在說什麽?”

楊修暗自發笑。他本來只是想調侃一下楊亮,沒想到楊亮卻轉了性子,有依附之意。這也好,他現在真的缺幫手,謝煚一個人忙不過來,楊亮畢竟是自家兄弟,如果能幫上忙也是不錯的。兩人說了半天,不免冷落了馬超。他們說的話,馬超基本是聽不太懂的。

“讀書人的事,你不懂。”

馬超臉頰抽了抽,很郁悶。

楊修想了想,突然又說道:“孟起,聽說你離開南陽之前,對吳王有個承諾?”

“是的。”馬超看看四周,壓低了聲音。“我向吳王承諾過,絕不與吳王對陣。”

“聰明。”楊修點點頭,又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馬超。“不過,這只能保命,不足以富貴。你懂的。”

馬超眨眨眼睛,心領神會,用力的點點頭。“我懂。”

……

魯肅攻克弘農,形勢發展超出所有人的預料,一下子將朝廷推入窘境。

弘農失守,意味著魯肅在地利上與朝廷取得了均勢。魯肅要進關中,必須攻克潼關。朝廷要想守住關中,就必須堅守潼關,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奪回弘農。不過大家心裏都有數,魯肅迅速攻克弘農,雙方的戰鬥力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朝廷能不能守住潼關都是問題,奪回弘農的希望非常渺茫,還是不提為好,免得尷尬。

如此一來,河東的選擇就非常關鍵。賈詡、董越如果選擇支持孫策,由河東進入馮翊,朝廷就兩面受敵,處境將非常困難。賈詡、董越如果支持朝廷,那魯肅就不得不分兵守陜縣、孟津,以他目前的兵力,西進的可能即使不能說沒有,也是微乎其微,朝廷的壓力會小很多。

就在天子與眾臣緊張的時候,閻溫送來了消息。他暫時穩住了董越,與朝廷聯盟,但這不是長久之計,朝廷要盡快想出妥善的解釋辦法,穩住河東。

至於賈詡,閻溫給朝廷的奏報裏沒有細說,含糊地說他病了,現在不管事,河東也交給了董越。私信裏,他對楊阜說了實情,賈詡只是承諾不插手,但他也不支持,將來會怎麽變,誰也說不準。就他本人的印象而言,賈詡的計劃被魯肅打亂,又被魯肅攻克弘農的戰力震懾,讓他與魯肅為敵也不太可能。

天子與眾臣松了一口氣,隨即又開始討論新的問題:如何安撫河東?

爭取董越的支持不存在問題,問題是怎麽爭取。

最簡單的辦法是加官晉爵,籠絡董越,但麻煩也不小。董卓名聲很壞,說是罄竹難書一點也不誇張。濫殺無辜,廢立天子,火燒洛陽,每一個事都堪稱天人怨,就連涼州人都不太願意提他。前一段時間為了籠絡賈詡、董越,勉強願意為董卓平反,承認他有功有過,結果賈詡提出一個非份要求,直接被天子否決了。如今形勢不利,難道要答應賈詡的要求?賈詡雖然不管事了,若董越堅持要皇甫嵩的首級怎麽辦?

楊阜提出了一個建議:征賈詡入朝。

賈詡是武威人,他和董卓就是舊主與故吏的關系,沒有牛輔、董越那麽近,本人也沒有明顯的惡跡,征他入朝的阻力要比為董卓平反容易得多。先給他一個清閑之職,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願意為朝廷效力,那就讓他輔佐天子。如果不願意,就讓他賦閑。他新失河東,對並州的控制又一直薄弱,據並州為亂的可能性非常小,只要處理得當,他應該不會鋌而走險。他年過五十,在朝中做過郎官,隨董卓征戰多年,有豐富的軍政經驗。如果朝廷能夠得其心,又得一個人才。

為了說服天子,楊阜還特意提到了當年孫策親自趕到河東與賈詡見面的事。即使孫策如此重視賈詡,賈詡也沒有向孫策稱臣。前段時間賈詡將蔣幹趕出弘農,現在魯肅強取弘農,他們之間有矛盾是有目共睹的,應該加以利用。

董越有勇無謀,沒有賈詡出謀劃策,並不難控制。征賈詡入朝,再派其他人去協助董越,朝廷也許能更好的控制河東。

天子覺得楊阜所言有理,征詢劉曄。劉曄沉吟了良久,覺得可以試試,但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賈詡沒有和孫策結盟,未必就是忠於朝廷,更可能是待價而沽。如今朝廷罷了他的並州牧,他能願意嗎?

天子覺得劉曄的擔心也有道理,但不妨試試。如果賈詡願意入朝,河東的問題就好解決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