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3章 幫我帶句話(第2/3頁)

張遼掃視著城上下的攻守雙方,頭皮有些發麻,心頭升起一絲不祥。他懷疑傅允能不能堅持兩天,江東軍射手展現出來的實力太強了,這些人幾乎以一當十,穩穩的壓制住了城頭,有條不紊的清除目標。如果一兩個有這樣的實力還可以理解,可是放眼看去,幾乎每一個射手都堪稱高手,這就太驚人了。張遼的射藝不如呂布高明,卻也稱得上善射,可是他這一圈看下來,江東軍射手中超過他的人比比皆是,有幾個甚至連呂布見了也要贊一聲好。

聽劉曄說,魯肅善射,開得三石強弓,難道這些射手都是魯肅親自培訓出來的?想想的確有這個可能,射藝是武藝之首,武功高強的人大多善射,孫策麾下就有黃忠、太史慈這樣的神射手,還有一個射手營,集中了軍中最好的射手,屢立戰功,魯肅不如黃忠、太史慈那麽優秀,卻也算得上出類拔萃,培養一些射手,組建自己的射手營也很正常。

幾輪箭過後,江東軍射手就取得了明顯的優勢,射殺了城上數十名都伯、軍侯之類的下級軍官,這些軍官雖然地位低下,卻是親臨戰線的指揮者,他們的陣亡讓很多士卒失去了指揮和控制,人還在,卻失去了靈魂,一團散沙。

緊接著,城下發起了強攻,強弓手在刀盾手的掩護下,逼到城下,密集射擊,將一陣陣箭雨送上城頭。他們看不到城上的形勢,只是以最快的速度射擊,將盡可能多的箭射到城下。射台上的射手一邊尋找有價值的目標,一邊大聲發出指令,充當強弓手們的眼睛,指揮他們調整射角,擴大殺傷效果。

射手定點清除,強弓手覆蓋打擊,配合默契,殺傷效果明顯。與他們相比,城上的守軍亂作一團,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擊,雖然也有不少人射出了箭,卻沒什麽效果可言,被對方牢牢的壓制住,混亂和緊張進一步擴散,傷亡迅速攀升。

開戰不到半個時辰,當冬日的朝陽照亮了整個弘農城的時候,弘農城頭已經一片狼藉,屍體橫七豎八,血汙滿地,幸存的將士們三五成群的躲在城垛後面,還能鼓起勇氣反擊的寥寥可數。

張遼目瞪口呆。他自認對江東軍的訓練有素早有準備,可是看到這一幕,他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雙方的差距已經不能用懸殊來概括,與江東軍相比,城上的守軍根本不配稱對手,他們連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只能被屠殺。

勝負已定,剩下的只是魯肅什麽時候下令攀城而已。最多半天時間,弘農城必然失守,不管皇甫堅壽怎麽趕也趕不上了。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弘農,而是能不能守住潼關。

陽光普照,張遼的心頭卻是一片黯然。

魯肅坐在將台之上,看著混亂的弘農城頭,面沉如水。他不像辛毗,他一點也不驚訝,這一幕早就在他的計劃之中。連續觀察了弘農城幾天,他可不僅僅是觀察城頭的設施,更是觀察人,觀察傅允,觀察他手下的將士。城是死的,人是活人的,再堅固的城沒有合適的人把控,和空城無異。

在他看來,弘農城裏的將士幾乎沒什麽訓練,就是一群壯丁而已。如果沒有城池的保護,洛陽的屯田兵都能輕松戰勝他們。看來麹義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麽弱,他那八百義從還是算能打的,至少在涼州算得上精銳。和傅允相比,麹義是當之無愧的名將,至少練兵可圈可點。

時辰不早了,該吃早飯了。魯肅站了起來,走到將台邊,拔出腰間長刀,向弘農城的方向一指。

“進攻,滅此朝食!”

“喏!”在將台下立陣的果毅營將士轟然應喏,戴上頭盔。

傳令兵揮動令旗,鼓手用力敲響戰鼓,鼓聲炸響,城下射擊的強弓手聽到鼓聲,紛紛變換陣型,讓出通道。果毅營將士擡著雲梯,穿過強弓手之間的空隙,向城墻進發。

聽到城下的戰鼓聲,城頭守軍心慌意亂,傅允連聲嘶吼,下令擊鼓,要求將士們上前反擊。短短半個時辰,他平時的從容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像一頭困獸在城墻上來回奔走,絕望的大喊大叫,甚至命令親衛拔刀砍殺怯戰的將士。他成功的吸引了江東軍射手的注意力,不斷有箭矢射來,只是他位於城中央,距離太遠,身邊的親衛又盡力保護,這才沒被射殺。

但他已經無法控制局面,江東軍從南北兩個方向發起攻擊,雲梯架了起來,士卒開始攀城,城頭的將士卻不敢上前反擊,眼睜睜地看到著江東軍飛快的攀上城頭,跳上城墻。

看著那些身披重甲卻依然動作敏捷的江東軍將士,傅允終於認識到一個問題:他不幸而言中,魯肅真的就這麽爬上城來了,區別只在於魯肅不是偷偷摸摸的,而是光明正大的。他僅僅用了一個清晨就攻破了弘農,占領了這座曾經被稱為函谷關的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