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6章 田疇的心結(第2/2頁)

閻柔大笑,公孫續也笑了,摩拳擦掌,要給這些鮮卑人一個教訓。太史慈和田疇商量了一下,決定將計就計,利用彌加的輕敵心理誘擊彌加,減少己方傷亡。田疇建議在索頭水設伏。草原上行軍離不開水源,彌加遠來,肯定會在索頭水休整一兩天,補充飲水。

太史慈接受了田疇的建議,開始分配任務。他麾下有遼西新練的騎兵兩千騎,公孫續統領的右北平騎兵三千騎,閻柔率領的雜胡騎兩千余,還有劉備支援的兩千漁陽突騎,由漁陽人陽猛統率。

根據各部不同的裝備和戰鬥力,太史慈決定親率遼西騎兵為誘餌,先行沖擊彌加的大營,遇到抵抗後便退走,將彌加誘入伏擊圈,再由閻柔、公孫續、陽猛三面合圍。

閻柔表示反對。“都督,不是我懷疑你的能力,而是你對地形不熟,之前也沒有與鮮卑人交過手,未必能把握分寸。不如由我來做誘鉺,先立點功勞。”他擡起手,示意太史慈不要急。“就眼下的諸部來說,遼西騎兵裝備最好,漁陽突騎也是當之無愧的精銳,白馬義從更是聞名天下的驍騎,則你們三部負責攻擊,必然是攻無不克,我麾下騎兵的優勢在於熟悉地形,也清楚鮮卑人的作戰方式,逃跑更是拿手好戲,攻堅也許不如諸位,誘敵卻是再合適不過。”

公孫續和陽猛低著頭不說話。他們從小生活在幽州,很清楚誘敵這種事聽起來簡單,實際上很難。騎兵沖鋒時如果把握不好分寸,沖得太猛了會與敵人糾纏在一起,無法脫身,沖得太淺了又起不到激怒敵人的作用,萬一控制不好,誘敵變成了實戰,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滅。公孫續有自知之明,不敢冒險。陽猛則早得劉備吩咐,他是來助陣的,跟著撿點便宜還行,讓他充當主力,他是堅決不幹的。

太史慈看向田疇,田疇說道:“我覺得伯溫所言有理。”

太史慈沒有勉強,接受了閻柔的建議。

……

索頭水。

彌加輕踢戰馬,沖上了一旁的緩坡,極目遠眺。

剛剛下了一場大雪,群山被大雪覆蓋,白茫茫一片,在陽光下亮得有些刺眼。彌加眯起了眼睛,視線沿著隱約可辨的山脊緩緩移動,心情有些抑制不住的激動。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如果能把握住,不僅可以將槐頭送到彈汗山,還有機會將三郡烏桓一口吞下。這些忘恩負義的東西,自從檀石槐死後,他們就不聽鮮卑人的號令,還幫著漢人作戰。如今蹋頓死了,三郡烏桓成了一盤散沙,正是收拾他們的時候。

征服了三郡烏桓,鮮卑人就可以進入富饒的漢地,不用在風雪中苦熬了。檀石槐一輩子未能實現的願望現在終於有機會實現了。完成了這樣的偉業,誰敢再說我只是檀石槐的狼犬?

悠長的號角聲響起,騎兵們紛紛勒住坐騎,放慢速度,沿著河流散開,戰馬要喝水,人也要洗把臉,各部在指揮的位置立營,準備休整。離白檀山只剩下一天的路程,他要養足精神,不能讓柯最、慕容風那些人看扁了自己。

當然,最好是能搶在他們到達之前先殺入漁陽。漁陽有鐵,漁陽太守劉備又擅於經營,麾下將士的裝備冠於幽州諸郡,如果能得到一些甲胄、武器,自己的實力又將有明顯的提升。至於右北平的公孫續和遼西的太史慈,那就更不用說了。一個是沒長大的小子,一個是來自中原的漢人,他們哪是自己的對手。

要顧忌的倒是閻柔。袁譚的使者說,劉和死後,閻柔等幽州人和袁譚斷了聯系,反而成了劉備的幫手。這個說翻臉就翻臉的無恥漢人,這次非殺了他不可。

彌加正在暢想未來,忽然聽到遠處有急促的號角聲響起。他皺了皺眉,轉頭向號角聲響處看去,只見數騎沿著山谷奔出,一邊急馳一邊吹響號角報警,同時舉起手中的紅旗猛搖。在大地的映襯下,象征著敵襲的紅旗分外刺眼。

張加吃了一驚,目光向騎兵身後的山谷看去,正好看到一隊騎兵從山谷裏沖了出來,沖在最前面的是一群衣甲鮮明的騎兵,簇擁著一面大旗。

彌加認識這面大旗,這就是他剛剛想要殺死的漢人: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