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4章 五事七計(第2/2頁)

孫權一愣,隨即用力的點點頭。他仔細想了想,然後在地圖的東側、南側畫了一片波浪線,又將北部邊疆的線往上延伸了一段,最後在地圖的西側寫了兩個字:大秦。

孫策笑著點點頭。“知不知道怎麽才能去大秦?”

“呃……”孫權沉吟片刻,在西域畫了一條線,又沿著海邊畫了一條線。雖然畫得很簡略,和實際的地理也相去甚遠,卻清晰地表明他已經認識到海路也可以到達大秦。

孫策和郭嘉交換了一個眼神,不約而同的笑了。他指指身邊的位置,示意孫權和孫翊共坐一席。孫權很興奮,卻保持著矜持,在孫翊身邊坐下。孫翊拱了拱他的肩膀,挑起大拇指。

“畫得好。”孫翊附在孫權耳邊說道:“這兩年下了不少功夫吧?”

“呃,也沒下什麽功夫,聽張府君講了一些,便記住了。”

孫策看了孫權一眼。“阿翊,你要多向仲謀學習,改改你這粗枝大葉的毛病。”

孫翊不好意思的摸摸頭。孫權躬身致禮。“多謝大兄謬贊。三弟年幼,等他再年長些,自然會好的。”

郭嘉拍拍手。“哪個讀過《孫子兵法》,知道五事七計?”

孫尚香站了起來,大聲說道:“五事者,道、天、地、將、法也。七計者,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五事七計以道為首,道者,令民與上同意者也。”

“這五事七計中,還缺了些什麽?”

幾個孩子面面相覷,都不敢輕易回答,就連一旁的朱然都沒敢吭聲。五事七計是孫子兵法第一卷,幾乎學習兵法的人都要背,孫子是兵聖,在武人的心目中等同於儒生心目中的孔子,從來只有頂禮膜拜的份,哪裏敢質疑的。現在郭嘉問五事七計中還缺了些什麽,這幾個孩子都有點愣住了。

孫策暗自感慨。他這幾個弟妹雖然有天賦,但天賦似乎在武力上,不在謀略上,真正有點謀略的反倒是孫權,只可惜孫權的謀略也主要表現在朝堂上,而不是戰場上,否則也不會被人戲稱為孫十萬了。

郭嘉也不著急,笑盈盈地看著幾個孩子,最後目光落在徐節的臉上。“小軍師,你知道嗎?”

徐節猶豫著站了起來。“吃……吃的。”

幾個孩子“噗嗤”一聲笑了起來,徐節有點尷尬,卻不肯示弱,抗聲說道:“五事七計裏雖然沒有糧食,可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吃的,就算有百萬雄師又有何用?”

郭嘉看看其他人。“你們覺得她說得對不對?”

“嗯,我覺得是對的。”孫尚香老成橫秋的說道:“我這個新軍師還是很有天賦的。”

“沒錯,我也覺得你這個軍師很有天賦。接下來,我們算一道題,假如我們要將一個步卒送到千裏之外征戰,為時一年,需要多少糧食?為了運這些糧食,可以用什麽樣的方式,如果用牛車運,走陸路,需要多少牛車,如果走水路,用船運,又需要多少船?朱然,你先報一下牛車和船的載重和裏程。”

“喏!”朱然上前報出一串數字,一邊說一邊在地上寫。孫權等人都圍了過去,凝神細看,掐指計算。就連孫輔都將烤魚的事安排給別人,湊了過來,跟一群孩子一起計算。

黃月英對此沒什麽興趣,湊到孫策身邊,遞給他一條烤魚。“你這是回家過年都不肯閑著啊,本來挺好玩的一件事,被你搞成算學測試了。”

“算學測試有什麽不好?”孫策接過魚咬了一口。“就和你造船一樣,用兵同樣離不開計算,一萬人和十萬人,一百裏和一千裏,完全是兩個概念,等你造好了海船,大軍跨海作戰,那更是要精打細算,海船再大,一支水師充其量也就是三五萬人,而我們面對的對手以逸待勞,很可能是三五十萬人,不計算,如何能戰勝他們,揚威四海?”

“你說得對。”黃月英連連點頭。“我現在也有這感覺,造海船看起來與普通船沒什麽區別,但要計算的東西太多了,算得人腦殼疼。我最近在想要不是請徐大師來講講課,將算學也納入木學堂的課程,沒有擅長算學的人幫忙,要想造出好的海船太難了,至少要費很多事。”

孫策靈機一動,連連點頭。“阿楚,你這個想法好,你這個想法好,我怎麽沒想起來呢。”

黃月英柳眉輕挑。“因為我聰明啊,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