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4章 不祥之兆(第2/2頁)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任何人都無法指責劉和。

但關靖知道公孫瓚擔心的不是劉和,甚至不是袁譚——他從來沒有把這兩個人放在眼裏。他甚至不是擔心,他只是郁悶。劉和、袁譚,甚至包括劉備都是孫策的手下敗將,甚至被孫策俘虜過,現在這三個人卻圍著他,讓他動彈不得。兩相比較,他簡直無法和孫策相提並論,可實際上他是和孫策的父親孫堅平輩的名將。區別可能只在於孫堅有一個好兒子,而他沒有。孫堅的兒子可以青出於藍,早早當家,他的兒子只能到孫策身邊做人質,以換取孫策的支援。

關靖知道公孫瓚的性格,非常擔心公孫瓚一時沖動,犯下大錯。幽州的形勢復雜,幾方勢力犬牙交錯,犯一點錯都有可能招致滅頂之災,偏偏公孫瓚以為袁紹已死,大河以北沒有人是他的對手,只等一個出擊的機會。他從薊縣移駐到安次來,與其說是不想看到張則,不如說是想找機會襲擊劉和,挑起一場大戰。

“有人來了。”公孫瓚突然說了一句。

關靖舉頭看去,只見地平線上一個黑點越來越大,從移動速度來看,應該是騎士。看到騎士如此不惜馬力的狂奔,關靖心頭隱隱不安,總有一種大禍臨頭的不祥之感。

“你擔心什麽?”公孫瓚斜睨著關靖,有些不屑。“怕我一敗塗地?”

關靖苦笑。“將軍,兵者,死生之地,任何人都有可能一敗塗地。如今將軍處處是敵,自然是謹慎一點好。猛虎也怕群狼,敗在這些人手上,實在有損將軍的威名。”

公孫瓚冷笑一聲,拍拍腰間的白馬戰刀。“他們想打敗我,可沒那麽容易。白馬義從雖不足三千之數,可是有孫策支援的軍械,在幽州尚無敵手。”他想了想,又有些不滿。“若不是張則從中作梗,讓我多買一些軍械,我早把劉和滅了。”

關靖很無語。孫策怎麽可能無限量供應軍械,國之利器,不可輕與,就算孫策再傻也會知道這個道理。別的不說,孫策先送了一口白馬刀,後來公孫續又托人帶回幾柄百折鋼矛,都比孫策出售的批量軍械優良,這說明孫策一直有所保留,最好的軍械絕不輕易出手,更別說不限量供應了。

等了一會兒,騎士來到城下,翻身下馬,快步上了城,向公孫瓚、關靖行了禮,取出一份最新密報。公孫瓚看了一眼,嘴角不由得一挑,轉手交給關靖。關靖看了,也有些驚訝。朝廷來了詔書,要調劉和回京,劉和出城與袁譚會面後,回府大發無名之火,接連因為小事鞭撻了幾個衛士。

“看來沒談攏啊。”公孫瓚笑道:“說到底,這豎子和劉虞一般慣會空談,言過其實。真想報仇,何必拖延至今。既然他不敢來,那我就去,免得他千裏迢迢地跑去長安丟臉。”

關靖眉頭皺得更緊。“將軍,還是等一等吧,兵不厭詐,誰知道劉和是不是在和袁譚故意作偽?他們……”

“放心吧,我不會輕舉妄動的,派斥候注意袁譚動靜,看他會不會進幽州境。如果他敢越過易水,那我就先擊破他,回頭再收拾劉和。”

關靖松了一口氣。“還是聯絡劉備,讓他出兵配合一下吧。”

“他?”公孫瓚“嗤”的一聲冷笑,一甩袖子。“那大耳賊最不可信,我邀他助陣豈不是與虎謀皮,萬萬不可。他若是來了,涿郡就不是我的了。”公孫瓚想了想,又有些好笑。“他到中原走了一圈,倒也不是一無所得,這滿口仁義道德的倒有點名士風度,和讀書的時候大不一樣。看來他家那株桑樹砍了還是有用的。等我拿下涿郡,一定要在他們家院子裏再種一株。”

公孫瓚轉身下城,大聲下達命令,安排斥候打探消息,聲音高亢。關靖聽了,一聲輕嘆,擡頭看了看天色,暗自祈禱,最好能下一場大雪,阻一阻公孫瓚的行程。

現在能勸住公孫瓚的大概也只有老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