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二章 誰說了算(第2/4頁)

到了中軍大帳,還有旁人在,乃是王陵之。

沈溪跟王陵之正在說事,內容卻並非有關當下軍情,而是林恒的近況。

即便唐寅進到營帳,沈溪跟王陵之的交談也沒終止,顯然是把唐寅當外人。

唐寅對林恒不太了解,只知道此人有幾分本事,在西北乃是響當當一號人物,至於沈溪為何要跟王陵之說起此人,並不是他關心的問題。

就像一個準備應試的考生,到沈溪面前唐寅有些緊張,坐在旁邊坐立不安,不時打開自己手上的書稿看看,生怕其中有錯漏的地方。

等王陵之離開中軍大帳後,沈溪打量唐寅,問道:“伯虎兄來作何?”

唐寅站起身:“之前沈尚書不是讓在下準備行軍策嗎?在下已準備好了,請沈尚書一覽。”

說話間,唐寅走到沈溪帥案前,將手上的書稿放下,沈溪微微點了點頭,然後漫不經心地將書稿拿起。

沈溪看得很快,沒多久便放下,道:“還不錯。”

唐寅驚訝地問道:“沈尚書之前不是讓在下好好準備麽?這……不知在下所寫,到底對下一步行軍作戰有無幫助?”

本來唐寅就擔心沈溪的考校,發現沈溪態度冷淡後,越發著急,這是證明自己的機會,如果沈溪沒將他的計劃書當回事,那就說明沈溪對他觀感一般,接下來要想從沈溪這裏獲取政治資源就很困難了。

沈溪看著唐寅道:“下午時我不是跟你說過了麽?戰場局勢瞬息萬變,不是每次都能計劃好……就好像今日之事,我也是綜合這些天的情報做出的作戰部署,放到之前在河間府城時,根本就預料不到會有這場遭遇戰。”

唐寅道:“沈尚書能提前算計叛軍的情況,也料到賊酋會放棄老弱病殘獨自逃跑,甚至將他們逃走的路線都算好,連邊軍和京營的矛盾也預料到了……在下自問做不到……”

說話間,唐寅有些自慚形穢,雖然自己寫出行軍策,但都流於表面,而沈溪制定的計劃在他看來卻神乎其技。

沈溪笑了笑,搖頭道:“我說只是猜的,最終不過是誤打誤撞,派出張侖也只是為了有備無患,你相信嗎?”

“不信。”

唐寅的回答很幹脆,“沈尚書的本事,在下在草原上便見識過,很多事都在沈尚書的算計中,絕非誤打誤撞這麽簡單。”

沈溪想了下,對唐寅解釋道:“兵家事基本如此,想算無遺策那是不可能的,隨機應變才是王道……但這也不過是紙上談兵,伯虎兄無需介懷。”

“那沈尚書……”

唐寅對自己的考校結果非常關心。

沈溪一擺手:“時候不早,伯虎兄先回去休息,你寫的這份行軍策,我回去後再好好研究一下,你也可以看看這幾天的情報……呶,全都在這裏,你拿回去看吧!”

唐寅沒等到確切答案,對於自己的能力十分懷疑,甚至帶著極大的不自信,結果沈溪就是不肯正面回答,反而又給他出難題。

“沈尚書……”

唐寅還想說什麽,卻被沈溪伸手打斷。

沈溪正色道:“伯虎兄隨軍的意義,是為出謀劃策,而不是來給在下增加煩擾的。伯虎兄最近做事得體,一些話說的恰到好處,替在下解決了不少麻煩,想來將來伯虎兄在軍中也能獨當一面,甚至可以獨自領兵出征。”

唐寅不滿足於沈溪對他的恭維,想得到確切的評價。

但沈溪好像沒時間招呼他,他只能帶著沈溪交給的情報,轉身離開。

……

……

接下來兩日,行軍繼續。

完成之前酣暢淋漓的一戰後,不管是土匪還是叛軍都老實了,暫時沒人敢靠近沈溪所部,聽說沈溪親自帶兵,早就嚇得遠走高飛。

沈溪在民間的聲望實在太高!

三元及第,文曲星下凡坐實;南征北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武曲星轉世也坐實!

再加上沈溪官聲好,他扳倒奸宦劉瑾,引進的番薯和玉米不知道救活多少人,真可謂萬家生佛!

叛軍知道沈溪帶兵來討伐,都很清楚不趕緊逃跑的結果就是被一鍋端。

唐寅在軍中,幾天下來沒什麽事,只好繼續研究軍事地圖。

當然沈溪每天都會給他加作業,就是把不同渠道得到的情報告知,唐寅現在終於知道沈溪將情報調查到何等細致得地步,等看到愈發增多而且日趨完善的情報後,他終於明白沈溪為何會百戰百勝。

“所有計劃都建立在完善的情報支持上,如果不是這些情報,沈之厚怎可能戰前便有萬全的準備?難怪他在草原上行軍也要派出那麽多斥候,當時還覺得這樣做完全沒必要……”

越跟沈溪相處,越了解沈溪做事的習慣和風格,唐寅越覺得沈溪本事高妙,反倒越發自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