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九章 壓不住(第3/6頁)

卻未曾想沈溪到任後馬上通過這次考核,推行吏治改革,連王敞都不曾料到,沈溪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會燒得這麽旺盛。

作為屬下,王敞無法跟沈溪爭論,畢竟現在沈溪只是提出構想,具體落實還要等到年後。

王敞非常擔心,想把消息告知謝遷等老家夥,讓這些人有個心理準備,免得被沈溪“先斬後奏”,等一群年輕人被提拔到重要職務上,再想阻攔已來不及。

其實不用王敞去說,謝遷一直在關注吏部考核之事,當他得知沈溪用一套前所未有的方式考察官員,便覺得這個不安分的小子又要開始折騰了。

“……京城內等候考評結果的官員,現如今都有些焦躁,到處打探情況,有想給之厚送禮的,也有想問情況的,因此番跟以前的考核不盡相同,聽說部分人年後還要補考,大概意思是之厚要面對面進行考核,具體考什麽一概不知,這可能是陛下要改變朝廷制度的一種試探,由之厚來當這個開路先鋒……”

告知謝遷這消息的人,並非吏部右侍郎王敞,雖然王敞最先知道沈溪有改革傾向,但他左右權衡,最後還是決定暫緩跟謝遷說。

誰也不想當那個出頭鳥。

跟謝遷說這話的,卻是之前跟沈溪過從甚密,一直對沈溪抱著理解態度的內閣次輔大臣梁儲。

梁儲通過一些關系,從吏部得知情況,趁著謝遷到文淵閣問事,趕緊把事情提出來。

這會兒謝遷和梁儲圍坐在爐火前,除了二人外,楊廷和跟靳貴當天都沒到文淵閣來應卯,謝遷臉色漆黑,手伸在爐火前,不時地搓一搓,進來許久他的身體都沒暖和過來。

過了半晌,謝遷才幽幽嘆道:“今年北方天氣太過寒冷,九邊將士的日子不太好過啊。”

梁儲稍微琢磨了一下,大概明白謝遷不想直接評價沈溪所為,於是順著對方的口吻道:“今年京師周邊雪是多了一些,不過倒也是好事,去年黃河兩岸因為洪水過後隨之而來的幹旱,麥子播種下去後長勢都很差,現在連續大雪下來,土地都滋潤透了,蟲卵也被積雪給凍死,真是瑞雪兆豐年啊!”

謝遷打量梁儲一眼:“你的意思是……這雪都下到京師和中原一帶了,九邊那裏會好過許多?”

梁儲心想:“我正跟你說及年前之事,主要是吏部的變化,怎突然扯到九邊的天氣?難道近來朝廷還會在九邊有軍事行動?”

梁儲搖搖頭:“這幾天,在下並未過問北邊天氣問題,若是謝閣老需要這方面的資料,可以讓人把相應卷宗調過來。不過隱約記得,宣府周邊今年雨雪不多,聽說入冬後就未再有過像樣的雨雪,隱隱有大旱的跡象,之前伯安還上奏過。”

“伯安?”

謝遷聽到這名字,突然想起什麽,發怔起來,頗有點兒神識出竅的意思。

梁儲看出謝遷神情古怪,心想:“大概謝閣老還在想之厚履職吏部尚書之事,最好別提,讓謝閣老自行領會。”

謝遷在那兒靜坐半晌,突然站起來便往外走,連招呼都沒打。

梁儲站起身問道:“謝閣老,您這是……”

“去問問吏部到底是怎麽回事,總不能讓之厚繼續折騰下去,朝廷的規矩不容更改……”謝遷說話間,已經出了門口。

文淵閣的院子本就不大,梁儲追了過去,但見謝遷已甩門而去。

梁儲站在那兒,有點進退維谷的意思,照理說他應該出去送送,但想到謝遷現在情緒不穩定,便開始打退堂鼓。

“還是讓謝閣老自己去解決跟之厚的矛盾,我只負責將大概情況告知,出了事,難道還要我這個不相幹的人擔著?倒是之厚這麽做,跟之前韜光養晦時大不相同,莫不是打算就此跟謝閣老杠上?”

梁儲心中多了幾分擔憂。

顯然沈溪回朝後,做事雷厲風行,這跟之前在家稱病休沐時大相徑庭。

這讓梁儲意識到,沈溪隱忍到頭,下一步就要在朝中搞風搞雨,讓謝遷知難而退。

……

……

吏部考核的問卷,沈溪僅僅四個時辰便看完。

一改以往“稱職”、“平常”、“不稱職”三档劃分的慣例,轉而以“優”、“良”、“中”和“再議”四個級別代之。

再議並不一定是說這個人能力就不行,乃是因為沈溪對這個人的過往了解不多,地方上也沒有太過詳細的記在,而問卷回答得四平八穩,面面俱到,讓人看不出其深淺。

這些人沈溪不能直接否決,需要進一步觀察,而面試就是最後一道關卡。

至於那些被定下優、良成績的,也不能說他們能力有多高,只是因為這些都是為官十年以上,輾轉多地任職,履歷豐富,或者說已經是官場老油條,不管是自評還是問卷,都有上佳的表現,再跟資料一對應,只要八九不離十,成績就此定下,但基本屬於保持原本官職,要升也最多只升一級到半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