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四章 王帳定兵(第2/3頁)

“韃靼人最希望看到的,其實是彼此相安無事,他們的目的不是殲滅我們這路人馬,而是防備我突起發難,他們對我領軍深入草原難以理解,所以才會在後面緊盯著,盡量把我軍推給其他部族來解決。”

“達延部最願意看到的情況,是我帶著人馬撤回關內,還希望我在沿途殲滅亦不剌、永謝布、土默特等部族,以便他們坐收漁翁之利。”

……

……

九十九泉,距離前幾日沈溪駐紮的官山衛舊址不遠的官山之巔,此刻旌旗招展,帳篷林立。

九十九泉對於韃靼人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當年成吉思汗在征西夏途中駕崩,窩闊台繼汗位,立即向金王朝用兵。當戰火在關中地區燃燒,烽煙在伊洛間翻滾時,窩闊台率部到了九十九泉,設立議事台,此地便成為征滅金、夏等王朝的指揮中樞。

時隔三百年,九十九泉地區再次飄揚起黃金家族的戰旗。

達延部王帳內,巴圖蒙克高坐在上,即便領兵在外,條件簡陋,但作為孛兒只斤家族唯一合法繼承人,也必須體現出高人一等的地位,幾個王子,還有國師、將領等排成兩排站在台階下,等候巴圖蒙克訓話。

等人差不多到齊了,巴圖蒙克環視一圈,穩健地站了起來,雙手微舉,前方台階下所有人都下跪行禮。

巴圖蒙克再一擺手,人們才站起來,再次恢復成左右兩個隊列。

微微頷首,巴圖蒙克滿意地坐下。這時站在右列首位那人出列,正是早前曾侵入大明京畿地區的達延部大將蘇蘇哈。

雖然當年蘇蘇哈對上沈溪時遭遇敗績,不過後來達延部征服草原各部族的系列戰爭中,蘇蘇哈立下汗馬功勞。

國師亦思馬因“叛變”,本來接替國師位置的應該是亦不剌,但達延部此時已不承認那些不肯臣服的部族頭領,巴圖蒙克親自委命蘇蘇哈成為新的蒙古國師。

不過蘇蘇哈始終只是武將,謀略上無法跟亦思馬因相提並論,巴圖蒙克之所以讓蘇蘇哈擔任國師,也是不想有個權謀過人能跟他分庭抗禮的人物出現,如此一來蘇蘇哈這個國師完全淪為傀儡。

“……大汗,以二王子回報看,明軍主帥沈溪所部兵馬正往西撤走,此時該部距離我們不到三百裏,如果我們集結兵馬星夜兼程追趕,三天內可以把他們截下來,這是大汗報仇雪恨的最好機會……”

蘇蘇哈揮舞著拳頭,雙目赤紅,目光中滿含仇恨,這也是因為當初韃靼曾一度侵入大明京畿重地,眼看就要拿下京城,卻在面對沈溪的援軍時遭遇慘敗,導致草原部族就此一蹶不振,並有了此後數年的內戰。

“父汗,兒臣願意領兵消滅沈賊!”

蘇蘇哈話音剛落,他身後隊列中一名年輕將領走了出來,此人乃是巴圖蒙克的三兒子巴爾斯博羅特,因年紀不大上一次對大明作戰中沒機會上場,幾年過去如今已年滿十七,武勇過人,巴圖蒙克早有重用這個兒子的打算。

巴圖蒙克一擡手,不許巴爾斯博羅特繼續說下去,顯然是不想讓兒子去跟沈溪作戰。

但有些話卻不能在大庭廣眾下說明白,巴圖蒙克道:“以本汗所知,明軍往亦不剌部去了吧?”

在場人等義憤填膺,叫囂聲四起。

跟以前汗部大會不同,以前汗部大會由各部族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商大計,但在達延汗開始統一戰爭後,各部族頭領已不敢再出席汗部大會,如今王庭基本只有達延部唱獨角戲,把一切拒絕統一的部族當作仇敵看待。

因此,當巴圖蒙克提及亦不剌時,在場人立即站在達延部的立場,抨擊這個不肯接受統一的“叛賊”。

蘇蘇哈道:“大汗,之前兩次我們跟亦不剌部交戰,均獲得勝利,現在亦不剌部已逃往雲內周邊,我們正好趁機掩殺過去,先滅明軍,再滅亦不剌部,然後一舉將永謝布、土默特等部族降服!”

“對,殲滅明軍,一統草原!”在場人等均振臂高呼。

巴圖蒙克對手下的反應不太滿意,搖頭道:“怎麽,你們認為輕輕松松就可以消滅明軍,鏟平永謝布、土默特等部族?亦不剌雖然兩次戰敗,但依然保留一定實力,至少可以集結出五千騎兵,問題就在於其背後有永謝布、土默特等部族支持。亦不剌非常善於蠱惑人心,誰知道跟明軍暗中是否與之有勾結?這次明軍突然殺進草原,進入察哈爾腹地,然後往永謝布、土默特等部族的領地轉移,這其中分明有鬼!”

巴爾斯博羅特嘟著嘴道:“父汗,這有什麽好擔心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兒臣就不信這些跳梁小醜能阻擋孛兒只斤家族的鐵騎!”

就在此時,帳簾掀開,從外面進來一人,一邊咳嗽,一邊說道:“三弟,難道父汗的用心你看不出來?父汗不希望你跟沈溪統領的兵馬交戰,此人陰險狡詐,如果他提前跟亦不剌勾連,再聯合永謝布、土默特和鄂爾多斯等部族,在河套地區設下圈套,我們不察之下很可能會中計,屆時候明朝皇帝帶領兵馬自宣府殺出,汗部將會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