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三章 長見識的謝遷(第2/3頁)

雲柳稍微遲疑一下,隨即堅決搖頭:“以卑職所知,最近這幾個月,草原上風平浪靜,韃靼絲毫也沒有犯邊的跡象。卑職昨日收到大人的信函中,也未聞邊關有緊急軍情!謝大人此消息從何而來?且容卑職去調查一二!”

雲柳沒有質疑謝遷的話,她覺得,或許是自己情報工作做得不到位,這才導致未得悉韃靼犯邊的訊息。

謝遷聽了這話分外意外,詫異地問道:“你說什麽?西北沒有狄夷犯邊之事?”

“卑職並未聽聞!”

面對當朝首輔,雲柳可不敢隨便猜測什麽,她說話辦事都很謹慎,沒有就是沒有。

謝遷臉上滿是苦笑:“這怎麽可能?朝中人盡皆知之事,居然不存在?難道是有人暗中搗鬼?問題是西北地方那麽多奏疏……”

最近這段時間,謝遷收到幾十份西北地方官員和將領關於韃靼犯邊的奏疏,甚至有很多門生故舊也把這件事說得千真萬確一般,讓謝遷信以為真,根本就沒想過好好調查一下。

但現在雲柳的話,讓他產生懷疑。

“那你去探明真相!”

謝遷板著臉道,“最短時間內,給老夫回話,若此事乃是劉某人欺君罔上,虛報軍情,看老夫怎麽……”

說到懲罰劉瑾的問題,謝遷一陣無力,他突然發現,其實劉瑾有能力編造韃靼犯邊的謊言,避免沈溪回朝。

以前劉瑾又不是沒做過這種事情,何況現在劉瑾權勢更上一層樓,朝中已無人敢質疑他的決定。

問題的關鍵,在於無論以前劉瑾怎麽瞎編亂造,都不會受到太大懲罰,以至於到現在得意忘形,行事越發肆無忌憚。

……

……

雲柳多方調查後,把消息傳遞回來。

謝遷看了更多關於西北真實情況的奏疏,才知道韃靼犯境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謝遷一陣悲哀:“……朝廷到底亂成什麽模樣了?韃靼這幾年連遭敗績,連以往夏秋時節南下打草谷的習慣都改了,更別說是大舉犯邊了。再說現在沈之厚滯留西北,縱觀過去幾年,但凡沈之厚在邊關,韃靼人焉敢輕舉妄動?老夫之前怎就沒想清楚,居然會被劉瑾那閹人蒙騙……”

謝遷又氣又惱,覺得自己一頭紮進個巨大的陷阱中,居然渾然不知。

“以沈之厚消息傳遞之速,一定早就聽說京城這邊發生的情況,卻始終按兵不動,甚至不通知老夫一聲,看來他有意讓事情發酵。或許他是想利用這件事警醒陛下,以達到打擊劉瑾的目的……又或者他幹脆就不想回京,想讓楊應寧回朝,代替他把鬥劉瑾的事情完成……”

謝遷別提有多惱火了,甚至把這股恨遷怒到沈溪頭上。

當即他便帶著雲柳的調查結果去見張懋,這幾天張懋焦頭爛額,因為這會兒劉瑾正在查他侵占民田之事,奏稟這件事的人正是派去宣府公幹的戶部侍郎胡汝礪。

“於喬,這會兒誰還管得上西北是否有狄夷犯境?你難道不知,因為之前五軍都督府內有人上疏彈劾劉瑾,劉瑾現在已經把老朽盯上了,告老夫侵占民田兩千畝……這不是信口開河嗎?”

張懋看到謝遷就來氣,他覺得正是因為自己之前私下見謝遷被劉瑾所知,這才導致劉瑾猛烈的報復行動。

以張懋的性格,原本想中立到底,不管文官跟閹黨怎麽鬥,都不想出頭。誰知道一時心軟,給了謝遷承諾,為自己帶來天大的麻煩。

謝遷道:“張老公爺,現在你還有心計較這些得失?難道不是朝廷穩定最重要?”

張懋不由搖頭苦笑,他是世襲的公爵,只要大明這塊牌子不倒,爵位就不會消失,他在意的是能給子孫留多少田產和屋舍,至於閹黨和文官的鬥爭,只要不傷及他的根本利益便可,這也是文官跟勛貴間最大的不同。

文官需要把閹黨鬥倒,才能掌握權柄,而勛貴的爵位則是世襲罔替,功名利祿永遠都有保證。

得到地位的方式不同,做事的風格甚至是對朝事的想法自然也就迥異。

張懋道:“於喬既然發現劉瑾虛報西北地方情況,那就該想辦法稟告陛下,讓陛下對劉瑾進行懲處,至於其他事情,請恕老朽愛莫能助……來人啊,送客送客!”

謝遷沒料到張懋居然會這麽決絕地下達逐客令,他還想跟張懋商議事情,但現在看來根本沒機會。

“呈奏就呈奏!”

謝遷出了英國公府宅,倔脾氣來了,“不就是面聖嗎?好似老夫以前沒面聖過一樣……哼,老夫這就想辦法去跟陛下陳述此事,讓那姓劉的吃不了兜著走!”

……

……

謝遷說要面聖其實只是嘴硬,他心底非常清楚,他很難找到覲見朱厚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