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三章 外官內臣(第2/3頁)

“大人是否回府?”

停在宮門口的官轎,還擔負著送沈溪回去的任務。

沈溪這才記起家裏正在分娩的嬌妻,趕緊上轎,緊趕慢趕往家裏去。

……

……

乾清宮。

與謝遷商議完事情,朱祐樘顯得很高興,道:“謝愛卿為朕舉薦了一個棟梁之材,沈諭德才學見識遠在那些庸碌臣子之上!”

謝遷聽到弘治皇帝對沈溪評價如此高,不由替沈溪誠惶誠恐:“陛下言過,沈諭德到底年輕,如何當得起陛下如此贊譽?”

“哈哈,朕今天高興,若是按照沈諭德所提,於草原各部分化瓦解,那我大明北部邊疆未來幾十年都會平安無事,這能節省我大明多少開支?將士不至於血灑疆場,百姓也不會流離失所……咳咳。”

朱祐樘一激動,劇烈咳嗽起來,許久之後才平息,但已是滿臉潮紅,“唉!朕身體大不如前了,若是往前兩年,朕定要飲上幾杯慶賀。”

謝遷趕緊勸諫:“陛下龍體為重。”

“朕也知道身體要緊,可惜許多事容不得怠慢。”朱祐樘感慨地說,“如今國庫入不敷出,朝廷處處都需要錢糧,朕寢食難安。太子年少,若朕一病不起……”

“陛下躬體康健,又有上天庇佑,豈會生病?”謝遷連忙又道。

朱祐樘擺了擺手:“謝愛卿不用如此,朕身體的情況比誰都更清楚。謝愛卿有時間的話,多提點一下太子,他小小年紀就要承受別人無法想象的巨大壓力……或許是朕對他的期許太高吧!”

“是,是。”

謝遷聽到這話,趕緊行禮應是。

朱祐樘道:“不提朕的身體了,卻說這沈溪,朕翻閱過太子的日常起居記錄,發覺太子上沈諭德的課最為認真,朕問及他廿一史中的知識,他基本能對答如流,且見解新穎獨到,令朕深感欣慰。”

謝遷心裏偷著樂,我看中的有本事的人,能差得了?沈溪啊沈溪,你造化不淺,居然能讓皇帝留意你,飛黃騰達指日可待啊。

“可惜。”

朱祐樘話鋒一轉,“沈溪始終太過年輕,若擔當大任,恐為外官所輕,朕與你知道他能力卓著,可外人不明啊!”

謝遷奏請:“那陛下多讓他歷練便是。”

“朕也如此想,禮部傅尚書奏請,派遣沈溪前往應天府擔任鄉試主考官,但朕念及他給太子授課重要,與太子又是知己玩伴,便打算留他在京城。”朱祐樘道,“我看順天府鄉試,大可交由他來主持,雖說以他的年歲和資歷,或許會招惹非議,但這也不失為積攢聲望之契機。”

謝遷正想就沈溪因家事無法前往應天府主持鄉試一事向弘治皇帝納諫,沒想到朱佑樘主動提了出來,當即連連稱是,心裏暗爽:“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回頭我跟那小子說,正是我力諫陛下讓他收回成命,留你在京城,這樣一來,那臭小子就欠我個天大的人情。”

朱祐樘笑著說:“沈諭德表現甚合我意,但這離不開謝愛卿推薦,謝愛卿真是朕之蕭何張良,舉賢任能,實乃朕不可或缺之股肱之臣!”

謝遷大感榮幸,痛哭涕零道:“為陛下舉薦賢能,乃老臣本分,怎敢蒙陛下如此誇贊?”

“做得好自然要誇贊!”

朱祐樘笑著說道,“沈諭德雖說有才學有能力,但始終需要人提點,謝愛卿不妨帶他到身邊,耳提面命,若將來他……能幫助太子學業有成,或許,可成一代名臣。”

謝遷心中一沉,他聽出來了,朱祐樘這番話中隱隱有“托孤”之意,或者是弘治皇帝感覺身體不濟,希望讓太子早日成才,沈溪便是輔佐太子的好幫手。另外便是皇帝讓他多提點沈溪,培養其獨當一面的能力,為將來入閣做準備。

“老臣謹記。”

謝遷之前還為朝堂上閔圭說他跟沈溪走得過近而發愁,現在心裏想的是,我可是奉皇命“提點”沈溪,沈溪以後再來我家,看誰還敢說三道四。

“好了,謝愛卿早些回去吧,時候不早了。”朱祐樘午朝時便坐了一個多時辰,如今在乾清宮又坐了兩個多時辰,整個人看上去面色蒼白,疲態畢現,他有氣無力地向謝遷揮了揮手,起身回內殿休息。

謝遷恭送聖駕離開,這才洋洋得意出了乾清宮,準備回內閣處理事務。

才沒走出幾步,就見劉大夏匆忙而來。

劉大夏此番進宮,卻是向弘治皇帝請示邊疆兵馬調度之事。午朝時弘治皇帝說得不清不楚,劉大夏為人謹慎,事後總要問個清楚明白,到底從各省抽調來的兵馬是繼續留守邊疆,還是令其返回原地,亦或者裁撤老弱後屯田戍邊。

“劉尚書,你這是要面聖?”

謝遷笑意盈盈,心裏的高興全都寫在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