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第2/3頁)

但是這樣的念頭,朱明忠也只是在心裏想想,就像在另一個時空中,許多人之所以表面上支持政治正解,是因為政治正解,確實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了個人的道德觀。

所謂的“政治正確”其實就是站在道德的致高點上去指責其它人,在某種程度上這確實是無懈可擊的,畢竟,絕大多數人總有一些顧忌,甚至就是朱明忠自己,也要顧忌後世史學家對自己的定論。所以也只能隱藏起內心的想法。

改日再議……議個毛線!

冷眼瞧著周昌,朱明忠甚至暗自尋思著,是不是應該換一個人,一直以為,最厭煩的就是那些道德君子,難道,都過了這麽多年,他們真的以為所謂的“道德文章”能說服朕?

其實,至少在這件事上,朱明忠真的誤會了周昌,他從來都不是什麽道德君子,之所以會站在道德的角度上高談闊論,完全是因為在他看來,解救僑民是大義,這個大義是不容辯駁的,但是那些僑民呆的地方,實在是讓人無法認同,會讓朝廷陷入接連不斷的麻煩中。

反擊大義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大義去反擊。

僑民的利益是大義,同樣,奴婢的自由也是大義。當然,最重要的大義是什麽?是個人的立場!

作為個人,周昌必須要明確自己的立場只有如此,他身上的汙點才不會為他人所指。有時候,汙點可以成為他人攻擊自己的工具,當然,也可以作為表明態度的利器。

他必須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周昌當年成為包衣,不是心甘情願的,他是被迫的,他直到現在,都無法忘記那些人給他帶來的恥辱。

立場很重要。

只不過,周昌今天顯然錯誤的估計了形勢,他沒有注意到皇帝本人的態度。

“臣,臣遵旨。”

心知陛下誤會自己的周昌暗自叫著苦,一旁的朱大鹹又補刀說道。

“其實培公如果當想要放還那些奴婢,不妨從自身做起,我記得上次到你府上,你那府上的色目婢的舞姿,那可是優美至極,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若是放還她們自由,不定她們公開表演,也可娛樂大眾不是?”

一聽朱大鹹這樣的諷刺,周昌的更是苦笑連連,朝中的大臣中,有誰家裏沒有幾個海外奴婢,現在被人這麽一說,他也只能苦笑拱手,同時岔開話題道。

“臣以為,斷然不可出兵偽周!”

既然不能用大義加以阻攔,那就直接阻攔吧。

“陛下,這偽周,確實不宜出兵,否則很難像天下人交待。畢竟現在出兵偽周,等同於出兵救援他們,如此,救援一個由漢奸所建土邦,如何讓天下人信服?”

“可是不出兵,又如何像天下人交待?”

對於他們的爭執,朱明忠並沒有做出決定,在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內閣大臣們爭執不下的時候,就會把問題丟到自己這裏,請求“聖裁”,倒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擔當,而是有些問題確實不是他們所能決定的。

坐在龍椅上的朱明忠,思索片刻,然後開門見山的直接問道。

“其實,這件事,歸根到底,還是和吳周有關,如果出兵保護僑民,等於間接保護了吳周,對嗎?”

“回陛下,正是如此。”

周昌恭恭敬敬的回答道。不過陛下的話,讓他覺察道,陛下對於偽周的態度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不稱“偽周”,而稱“吳周”,難道說,陛下對那裏是另有打算。

“嗯,確實是如此,如果我們出兵的話,確實有可能造成外界的誤會,他們會誤會我們是去保護吳周,保護他們免遭德裏方面的侵入吧。”

朱明忠笑著說道。

“其實,他們是想多了!”

隨意的擺了擺手,然後朱明忠又說道。

“他們怎麽就不知道,朕派兵過去,是為了讓那個什麽‘吳周’自除國號,是為了斥責他們,這兵派過去,可不僅僅是為了保護僑民!也為了教訓那些人,這麽多年,吳家的人在那裏做威做福多年,難道我大明就忘記當年吳三桂所犯下的罪孽嗎?朕是不會忘的,大明也不會忘記,當然,鞭屍那種事情,朕不屑為之,可有些事情,朕是畢生不忘……”

原本就有意在吳周的問題上,作出一些變化的朱明忠,思索片刻後,然後說道。

“僑民,必須要加以保護,這是不能動搖的原則,既然僑民的利益遭到損害,那麽,大明就必須要有所行動,德裏方面……”

沉吟片刻,朱明忠對一旁的侍從官令道。

“傳今五軍都督府,命令他們制定計劃,從南天門調過去一支艦隊,如果德裏方面不明白事理,那就想辦法讓他們明白,有些人,不教訓一個他們,他們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聖裁已經做出了,既便是有各種意見,作為大臣的眾人也只能選擇服從,對於這個結果,方以智並不覺得有什麽意外的地方,跟隨陛下多年的他,很清楚陛下是一個極為護短的人,絕對不會容忍任何國家欺負大明的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