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釘子(第2/3頁)

陛下的提醒,讓王文白笑道。

“陛下,馬穆魯克人的騎兵確實非常優秀,但是,陛下,從去年,也就是西歷1682年10月,奧斯曼帝國就已經開始大量調動埃及的馬穆魯克人,命令十二個郡的馬穆魯克人貴族,都必須集結他們的部隊隨同皇帝出征維也納,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來看,土耳其人在埃及征召了超過50000馬穆魯克人,他們之所以征召這麽多的馬穆魯克人,本身就是為了借進攻維也納削弱馬穆魯克人的實力,加強對埃及的統治,所以,現在埃及的軍力是空虛的,而且根據推測,在早期,甚至阿拉伯貧民也會參加到起義之中,如果分給他們土地的話。”

“分給土地?”

“埃及土地除寺院土地外,名義上全部為國有土地,實際上三分之一為總督和土耳其官吏所有,三分之二歸地方馬穆魯克所有,這樣宗教法老、法官、總督、土耳其官吏和馬穆魯克地方官就成為擁有全部土地的地主階層。那裏的土地實行包稅制,農民向封建地主繳納實物地租、貨幣地租和其他捐稅,地主向國家上繳固定數額的租稅,總督向帝國素丹繳納貢斌。因為是異族統治,所以土耳其統治者對埃及人民殘酷剝削壓榨,而對經濟發展漠不關心。大小封建地主層層盤剝屬民,征收大量名目繁多的捐稅。”

看著陛下,王文白說道。

“所以,我們的計劃就是,以分田地為由吸引部分無地且受高利貸盤剝的阿拉伯貧民參加到起義之中,從而保證起義的力量占絕對的優勢。”

從去年開始謀劃,到現在經過無數次計劃之後,對於謀略埃及早就有了一整套的方案,現在只是需要按計劃實施罷了。

“哦,也就是打土豪分田地了。”

略點下頭,對於這個辦法,朱明忠並沒有表現出什麽特別的態度。

“在起義之初,盡可能的爭取絕大多數人的支持是應該的,但是,不要忘記一點,科普特人與埃及人之間,他們的分歧在於宗教信仰上的分歧,所以即便是合作那也是暫時的,我們必須要明白這一點,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奧斯曼人的統治被推翻之後,埃及內部仍然會發生大規模的沖突,這是信仰之間的沖突,要麽是科普特人迫使埃及人改變信仰,要麽是後者迫使前者改變,但是朕更傾向於前者去改變後者,而不是後者,畢竟,如果我們想要掌握蘇伊士,永遠的掌握那裏,我們必須要接受並且推動這種改變。”

看著資料中有關科普特人的資料,朱明忠思索片刻,又說道。

“至於在巴爾幹半島發動起義,這一點很好……”

1683年!

維也納戰役!

或許王文白等人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麽,但朱明忠卻很清楚,1683維也納之戰在歐洲的歷史上,是極為關鍵的一次戰役。堪稱是歐洲近代歷史的一個轉折點,從此之後,歐洲文明對奧斯曼的恐懼開始消退……

這場戰役的結果,不僅僅是斬斷了奧斯曼對歐洲的野心,同樣,奧斯曼帝國的損兵折將,讓這個內患重重的國家也陷入危機之中。

這確實是一個好機會。

如果錯過這個機會的話,想要等到這個機會的重建,恐怕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

一個強大的奧斯曼帝國並不符合大明的利益。甚至可以說,任何一個強國的出現,都不符合大明的禮儀,所以對於大明而言,現在所需要的就是瓦解這個國家。

只有瓦解了奧斯曼帝國,大明才能夠在他的身上挖下一塊肉。這正是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弱肉強食。要麽吞食別人強壯自己,要麽自己淪為他人的盤中餐,口中肉。

“對於大明而言,我們可以接受英國、法國等其它歐洲國家的強大,因為他們的體量永遠不可能給大明造成威脅,但是奧斯曼帝國……對於大明而言,卻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或者說,每一個潛在的大國,於大明而言,都是潛在的威脅,既然是威脅,那麽,我們就要徹底的消除威脅,而是坐視威脅的膨脹,尤其是……”

尤其是在西歐的發展很有可能因為大明的崛起,而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朱明忠是不可能冒險讓一個擴張欲望如此強烈的國家崛起的。

不僅要斬斷他擴張的可能,還要摧毀這個國家。從根本上摧毀他們,到底毀滅他們強大的可能。就如此才能夠避免他對大明產生威脅。

有時候對於國家而言,任何威脅都要消滅在萌芽狀態,這才是最好的選擇。

所有的姑息者都要為姑息縱容付出代價。大明已經犯過一次錯,不可能再犯第二次錯誤。

“尤其是在,他很有可能直接對我們造成威脅的情況下,一但奪取西域、我們與他們之間,也就隔著個裏海,幾乎等同於鄰國,在此之前,必須要讓他們陷入內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