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百姓苦(第3/3頁)

可是朱明忠的內心是排斥“黃左”的,甚至排斥所謂的“兼愛”或者“博愛”,畢竟,在他看來,一個帝國是不需要“兼愛”的。

“父皇,他們真的會這麽做嗎?”

朱和域有些不解的反問道。

“當年闖賊兵臨京師城下,有人建議南遷,而烈皇本人也希望南遷,當年那種內憂外患的形勢下,朝廷遷都南京、再籌復興應該是最好的抉擇。要知道強盛如唐,首都長安也曾被安史叛軍和吐蕃相繼攻占,最終唐廷避往蜀地才得以平定叛亂;北宋末年皇九子趙構退往臨安甚至一度避敵海上,雖是偏安,但卻也得以繼續享國祚百年。可是為什麽,沒能南遷?”

朱和域立即答道。

“當年盡管烈皇自身極度渴望遷往南京、躲避敵鋒,自崇禎十六年春便與時任首輔周延儒商議南遷之事。但是在後來的多次商議之中,烈皇都未曾明確表態支持南遷,僅有少數品階較低的官員提出南遷方案,但因得不到大臣的支持最終只能作罷。後人常言烈皇不主動提出南遷而指責其不能承擔責任,不願意背負丟棄國都、宗室陵寢的罵名,實則大臣亦也是如此,烈皇不願負其罵名,大臣大抵也是不願背負罵名。”

提及當年的舊事,朱和域的眉頭一鎖,然後說道。

“父皇我明白了,當年面臨亡國的危險,盡管烈皇固然不願背負罵名,但為人臣者,理應為君分憂,可諸臣仍然只考慮個人名聲,而不顧天下,他們既然能如此,那麽將來,他們事必會為個人利益,施恩於百姓,全不顧國家利益。”

“所以啊……”

向烤肉上撒了一把孜然,朱明忠笑道。

“勛貴、百官、百姓,其實,說到底,本質上都會為利益驅使,而作為皇帝的,就是要平衡各方的利益,不能讓任何一方失衡,也不能讓任何一方與另一方結成鞏固的盟友,至於其它……”

原本朱明忠想說順其自然,但沉思片刻,朱明忠說道。

“不過,你剛才的那個建議很好,確實應該建立國家的咨議局,但不是大明的……應該是……帝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