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皇家的基本盤(第2/3頁)

民與官,與皇家,從來都不是同一階層的,盡管官看似是“統治階層”。

皇帝的基本盤是什麽人?

隨時準備推翻他們的百姓?

還是隨時準備著謀權的官員?

都不是!

是世襲罔替、與國同休的勛貴!

與被統治的百姓不同,與憑才學進入“統治階層”的官員不同,勛貴與皇家相似,他們“生而統治”,他們憑借血統,就可以擠身高位。這也是為什麽古往今來,勛貴是文官的天然對立面的原因。

“而且勛貴生而尊貴,往往二三十歲,但可位居高位,而為官者卻需十年寒窗,從小吏一步步晉升,其數十年辛苦,卻不如勛貴繼承人的門楣之貴,如此,他們心理自然難以平衡,所以於朝中,文官與勛貴無疑是對立的。而這種對立……”

看了父皇一眼,朱和圻說道。

“於皇家是有利的,皇家只需要平衡好兩者的關系,既可保持政局的穩定。”

盡管兒子的回答,讓朱明忠感覺頗為滿意,但是他的回答還是沒有涉及到關鍵的核心——皇帝同樣也是文官的對立面!

因為皇帝,也是生而尊貴!

這恰恰是皇家與勛貴最大的共通之處,也正因如此,他們才是天然的盟友。勛貴的利益早就捆綁在國家的身上,完全依附於皇權。明智的君主應該想辦法確保勛貴後代的培養育才,而不是將其視為皇權的威脅,加以打壓。而且他們還是平衡大臣的籌碼,因為他們隨時可取而代之。

就像英國一樣,一戰後的貴族內閣,在戰爭結束後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恢復帝國的榮耀,那怕代價是那些在大陸前線的泥濘中掙紮、犧牲了數年的士兵們,退役後需要忍受疾病、貧窮,也在所不惜。對於貴族高層而言,相比於百姓眼前的福祉,他們在意的是帝國的利益。

而二戰後把丘吉爾趕下台的文官內閣,他們所考慮的從來不是帝國的利益,永遠都是——選票!

他們為了選票,可以放棄一切!

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他們在那裏喊著“我們的責任,是確保我們的朋友、家人、鄰居,英國的勞動人民,不會再遭到當權者的背叛……全民醫保、全民住宅、從生到死,全面的福利”。

然後,為了達到這一切,英國人放棄了全部,印度、非洲……他們把大艦隊送進船廠拆除,變成了建材,把武器扔進熔爐,變成了玩具。不過只是短短幾年,曾經顯赫一時的大英帝國,就走向了沒路。

而在幾十年前的另一場戰爭結束的時候,那些貴族出身的當權者們在幹著什麽?當士兵們拖著泥濘的雙足回到英國,希望回到曾許諾給他們的“英雄之鄉”時,在倫敦的密室中,那些貴族政客們,他們坐在壁爐前,手拿威士忌、叼著雪茄煙,在那裏談論著如何鞏固他們的殖民,恢復在戰爭中受到重創的大英帝國的威信,那怕此時,整個島嶼都面臨著饑餓、疾病。

短期的代價之後,殖民地的資源源源不斷的進入本土,殖民地龐大的市場刺激了英國的經濟恢復。大英帝國很快再一次重新恢復了他們的領導地位,即便是在經濟危機中,憑借著龐大的殖民地,英國、法國很快走出了蕭條,反觀美國,如果沒有二戰的拯救,他們會陷入長期的大蕭條之中。

站在民眾的立場上,工黨或許最好的,但是國家呢?

作為統治者的朱明忠,很清楚自己的立場在什麽地方,同樣也很清楚,沒有制約的文官會幹出什麽。當然,也很清楚勛貴們會幹什麽。

“勛貴固然是皇家之友,但是勛貴之中也是良莠不齊,當年清軍南下,勛貴皆降,國家養其三百年,又有何用?所幸,滿清暴虐,即便是勛貴投降,其又是什麽下場?投降的文官或可為滿清重用,但是勛貴投降後,不是被種種借口殺害,就是被奪走家業,驅為平民,與國同休……”

冷笑一聲,朱明忠在內心深處,倒是挺感謝滿清。

“確實不是一句空話,他們以為投降,就可以換來新主的青睞嗎?當然不可能,王朝的興替,就是新勛貴代替舊勛貴的過程,官員換個主子可以繼續為官,但是勛貴不行!所以,朕才會在皇家學校中,讓他們去記住那些人投降後的下場,臣可降,君不可降,勛亦不可降!”

回頭看了眼兒子,朱明忠語重心常的說道。

“圻兒,將來你就國之後,亦要治國領民,這些事情必須牢記於心,貴、臣、民,三者之中,民心是可以收買,但必須要由皇帝去收買。大臣往往皆有其才,可為驅使,但絕不能讓其施國恩於民,籠絡民心。至於勛貴難免亦良莠不齊,要注重養才,萬萬不能讓其淪為世代食祿的廢物,需要讓他們知道,勛貴不過只是稱號而已,想在顯赫門楣,還要靠自身的才學,為君者要不吝惜於給他們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