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荒年(第2/2頁)

“回稟陛下,東北並不是棉花種植區,百姓只是種植小塊棉花,往往以自用為主,加之東北紗廠不興,所以暫時還沒有棉花緊缺的現象。不過,臣這次取道北直隸時,確實也聽說過此事,有這樣的情況存在。其實,以臣看來這主要是由於中原久經戰火,產棉區尚未恢復種植。而南方各地的新型水力紗機方興未艾。一時間產棉的速度跟不上紡紗的速度。所以才會出現棉荒、紗荒、布荒之類的情況。”

“密之所言詫異,與產棉區尚未恢復種植沒有絲毫關系,這兩年市場上不僅僅有棉荒、紗荒、布荒,甚至還有肉荒。”

盡管每天都看報紙,但是朱明忠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這幾個詞。

“肉荒?這又是怎麽個荒法?”

“陛下,可知道,現在市場上的肉價是多少?”

朱大鹹自問自答道。

“自陛下驅逐韃虜,天下承平之後,中都的物價堪稱‘甚賤’,就肉食來說。豬肉,每斤值錢不過十五六文,牛肉,每斤值錢7-8文,羊肉每斤值錢十五六文魚、蝦,每斤值錢10—15文,若是鹹魚肉不過七八文。”

與另一個時空中,牛肉是“肉中貴族”不同,這個時代的牛肉價格只相當於豬肉的一半,這也是軍中多食牛肉、鹹魚肉的原因,主要就是便宜。

“可是這兩年中都物價驟貴,豬肉,每斤值錢40余文;羊肉,每斤值錢40余文;牛肉,每斤值錢20余文;驢肉,每斤值錢20余文。江南各地大抵也是如此。”

“漲的這麽厲害?”

兩年漲了不止兩倍多,這樣的漲法著實嚇了朱明忠一跳,

“怎麽,在報紙上沒見報道?”

“因為很少人關注這些,相比於肉價,他們更關心的是能不能買得到!”

這下無論是朱明忠,亦或是方以智都驚呆了。與內地不同,在東北想填飽肚子根本就不算是什麽太大的問題,只要稍微花點兒力氣開點兒荒種地就有玉米面餅吃。玉米這種既耐寒又耐旱的高產作物一直是早期移民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至於想吃肉的話也很好解決,東北地區的草原林地裏有數不盡的飛禽走獸,野鹿、野羊、野雞是成群結隊,野鵝、野鴨等野物飛起來同樣也是遮天蔽日,只要肯出門打獵就有數不盡的野物吃。哪怕是自己沒工夫出去打獵、到集市上購買的價錢也非常便宜,甚至可以說是便宜得離譜。自然不可能有買不到的問題。

“怎麽價格高了還買不到?”

方以智驚詫的問道。

“價格高是因為市場上的肉食供應不足,而供應不足,是因為百姓吃的多。”

百姓吃的多?

朱明忠詫異的睜大眼睛,百姓要吃多少,才會吃供應不上?

“陛下,現在大明鄉間百姓人均土地不下十數畝,僅依靠土地所出就可以衣食無憂,他們養豬、養羊除自食之外,往往都是賣往城鎮,可依然滿足不了城鎮百姓的口腹之裕,就臣所知,興乾元年,江南普通家庭每隔三日可食一次肉,而現即便是北方鄉下,每隔兩日也會吃上一次肉,若是碰著喜食肉食的家庭,每日吃上一頓肉可以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百姓吃得多了,這百姓養豬養羊供應不上,自然也就出現了肉荒,就臣所知百姓趨利,鄉間百姓已經紛紛養豬養羊,若是家裏養上幾頭豬,所出肯定超過土地糧食的產量,甚至鄉下還有以糧喂豬的事情,現在糧賤肉貴,百姓自然樂意如此,所以,以臣看來,肉荒是暫時情況,但是棉荒……”

朱大鹹的話,讓朱明忠不禁有些瞠目結舌,不過只是短短六年,天下的百姓就富庶如此了?想來也是,畢竟現在人少地多,自然而然也就是“盛世”了。

看著陛下,朱大鹹搖頭說道。

“這種棉采棉可以說極為辛苦,與其如此辛苦,還不如多養幾頭豬羊,所以,即便是現在棉價日高,百姓也不願意種棉,實在是因為百姓見種棉無利可圖,所以這棉荒以臣看來,非但一時半會解決不了,甚至可能會愈演愈烈,畢竟,現在百姓都不差那點錢置辦新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