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到訪(第2/2頁)

身處海外,除了需要招攬百姓充實人口之外,招攬賢才同樣也很重要,畢竟,人才是立國的根本。也正因如此,但凡是稍有名氣的士人前來桂國,朱慈煊都會親自相迎,邀請其留於桂國。

其實,這也不算是什麽“禮賢下士”,因為桂國人口不過十萬,即便是包括奴婢在內,人口也不過只有三十余萬,算起來,也就是相當於大明的一府之地,知府親迎名士,對名士以禮相待,那是官員的本份。即便是過去,大明的藩王對名士也是以禮相待。

在轟鳴的禮炮聲中,朱慈煊親自扶著徐孚遠登上馬車,甚至還與其共乘一車,如此禮遇,倒也讓徐孚遠頗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雖說他是一副寵辱不驚的模樣,可是對於徐開平來說,卻顯得有些惶恐,畢竟,一國之君如此禮遇,著實讓人感動,在感動之余,當然也覺得的惶恐。也許正因如此,才顯得有些語無倫次。

“國主如此恩待家父,實是徐家之幸,徐家之榮啊。”

本意是想表示感激的徐開平,顯然忽視了徐孚遠是致仕禮部侍郎的身份,他這麽一說,倒讓陪同其同坐一車的潘仁遠連忙笑道。

“徐部郎深得陛下信任,今日不遠萬裏來小邦,我小邦上至國主,下至庶民無不為之幸焉,國主親迎,亦是禮所當然。”

嘴上這麽說著,潘仁遠心下感嘆著,徐家當真是後繼無人了,想及此,心裏不禁一陣感嘆,當年松江徐家是何等風光,而今日卻已經後繼無人。

經潘仁遠提醒的徐開平,這才意識到自己失言,感覺有些尷尬的他,看到路邊的屋宇時,便笑著問道。

“在下看這新衡州之中,屋宇房屋,皆與我大明不同,全是一副歐人模樣,為何會是如此?”

徐開平也只是想籍此化解尷尬,對於他的想法,潘仁遠又豈會不知,便笑著說道。

“新衡州雖是桂國國都,但過去卻是荷蘭人築建的‘巴達維亞’。當然荷蘭人初來時,該地非但是人口稀少,周邊地區是荒涼的沼澤地,罕見村莊人煙,雨季洪水泛濫成災,而且缺乏糧食供應,沒有木材建造船舶和房屋,更有老虎、野豬、犀牛等出沒,同時四周也面臨當地土著的敵視和威脅。為此荷蘭人不惜從印度科羅曼德爾海岸的石場運來巨石,從東爪哇的紮巴拉砍得柚木,從當地采集珊瑚石,才築建了此城。”

作為這座城市新的主人,潘仁遠並沒有否認荷蘭的功績。

“看來荷蘭人,雖是以蠻夷竊居此地,對此地也算是頗有貢獻。”

“公子所言極是,不過,在潘某看來,若非是我明人,恐怕荷人也建不成此城,要知道,當年得昨虧荷蘭人從大明招募來大批可靠又吃苦耐勞的工匠,才在這片沼澤上建立起此城的雛形……”

話聲稍頓,潘仁遠指著這座就如同水城一般城市繼續說道。

“此城的主要建設工程,如城內的運河與排水道的挖掘、房屋和港灣的建造、城墻及防護要塞的修築大多由由我們明人承包興建。大明工匠熟諳制磚和砌磚工藝,令荷蘭人甚為稱道。今日此城歸於我桂國,也算是歸其原主。畢竟,這裏過去也是我大明藩屬,也曾受我大明的冊封,只可惜,土人無力自保,為他人竊居,我大明將其驅逐,封宗室於此保護此地生口,實是皇恩浩蕩啊!”

雖然他這麽說有些強詞奪理,可徐開平只是笑了笑,古往今來這種“鳩占鵲巢”可謂是數不勝數,大家不都是找著各種理由,在那裏說的堂堂正正嗎?

其實,所有人都知道,這都是借口,無論說的如何冠冕堂皇,借口總歸是借口,可有時候,有借口,總好過沒有借口。

而潘仁遠口中道出的這些借口,就是桂國統治的合法性的來源——這裏是大明故地,桂國以宗藩領舊地,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現在,或許本地的土蠻或許不懂,但是幾十、上百年之後,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認同這種合法性,從而心甘情願的接受華夏的教化,歸屬為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