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長幼(第2/2頁)

閻爾梅的提醒,讓朱明忠一愣。

武宗無後,世宗襲位!

當年為何會立世宗?世宗真的是第一順位繼承人嗎?

第一順位繼承人,想到這個詞朱明忠笑說道。

“這個簡單,愛卿這麽一提醒,朕反倒是忽視了我大明的皇位傳承,朕明日就會下旨宗人府與內侍府共同擬定《皇位繼承法》,這個原則就是根據嫡長子繼承的原因,即是從……”

原本想要說朕的後代,可話到嘴邊,朱明忠便還是改口說道。

“以朕的嫡長子為第一順位繼承人,然後按照長幼繼承皇位成為繼承人,這個順序先是朕的兒子,然後再是我大明宗室按照宗枝遠近排列。這個順位繼承,每年都要進行更新,一但制定成憲,自此之後,我大明皇位繼承,就必須以此法為準,如此,當年魯王監國與隆武沖突的舊事,也就可以從此避免。”

相比於英國在18世紀制定的《皇位繼承法》,皇明祖訓中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實在是太過粗略,也正是這種粗略帶來了眾多的問題,尤其是清虜入寇後,江南文武更是爭相立君。只有用法令的形式確定繼承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文臣武將“立君勸進”的心思。

原本朱明忠是想局限於自己的子嗣後代,但是想到自己名義是崇禎的兒子,不能那麽幹脆利落的把宗室完全撇開,而且將來他們分藩海外,還需要靠著海外各藩也有權繼承大明皇位,來加強與諸侯國之間的聯系,就像後世的英國,由於歐洲各國王室通婚的結果。很多歐洲國家的君主和王族也有權繼承英國王位,而且超過900人都有資格繼承王位。

有眾多的繼承人這倒也不是什麽壞事,如果加以操作的話,還有夠加強與與諸侯國之間的關系。這個繼承權權讓他們明白自己不僅僅是諸侯國的大王,同時還是大明的皇位繼承人。

“至於勛貴嘛,可以《皇位繼承法》的順序繼承為原則,勛臣家自行編定家譜,順序繼承為原則,編定順序繼承人,而幼子們在離家之後,他們的責任就是要書信告知主家自己的位置,子女生育情況,以便列入的家譜,供主家編定順序繼承人。”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操作的時候,必定會面對一些問題,可是朱明忠有制度總好過沒有制定,相對嚴格的順序繼承,可以確保勛貴家族傳承,最終他們會成為大明的貴族團體。

“當然,朕相信,那些幼子如果離開了主家的庇護,前往殖民地的話,他們很有可能會創造出不遜於祖先的功業,他們中的許多人,可以成為……”

想到現在正在似定的諸侯國的章制,朱明忠笑看著閻爾梅說道。

“當然,諸侯國雖是自理內政,卻不能擅自封公侯,這些都要請示中央朝廷,不過雖不能封公侯,但是可以封君的,君的封號於諸侯國內不比封侯低,也不在、朝廷限制之內。封君、封士,也是都是諸侯新貴,用卿。”

頗為親近的喊著閻爾梅的字,朱明忠笑說道。

“朕沒記錯的話,用卿你除了長子於門下司,次子於軍中服役外,尚有幼子數人,若是他日其往諸侯國闖蕩,不定亦可於那裏得大王封君。如此豈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