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新王新相(第2/3頁)

提及京師的時候,李子淵的語氣顯得有些急切,這世人都知道取京師才是北伐的首功,而這個功勞,無論如何,他李子淵都不會讓予他人。

“大王,出征這早?為何不再等等?”

錢謙益的話聲剛落,一直在等待這個機會的許雲程便笑道。

“牧齋兄,若是出征晚了,恐怕這京師就為他人所奪了!”

說完這番話後,許雲程看著李子淵說道。

“大哥,若是臣所料不差的話,恐怕大王之所以如此急切出兵,還是因為淮王麾下水師,早已休整完成,隨時都有可能出港,直取京師。”

許雲程的話,讓李子淵點頭說道。

“許卿所言極是!”

其它人或許不知道,但是李子淵又豈不知道,當年鄭成功是怎麽入的長江,取得南京,不正是從水路一路北上,幾乎是銳不可當,因為清軍根本就沒有水師。而且忠義軍又是如何助李定國取得廣州。

“忠義軍水師全不遜於閩王,若非是忠義軍水師相助,晉王又焉能輕取廣州,如果忠義軍水師搭載數萬精兵,一路沿海路北上,入渤海、取京師的話,要是咱們再等下去,不定一不小心,這京城就被淮王得了,到那時,這北伐首功,可就盡歸淮王了!”

李子淵轉向錢謙益說道:

“老師,非是本王意爭此功,但是,非得此功,不能迎回皇上,不能迎回聖駕!”

迎回聖駕!

聽到李子淵這麽一說,錢謙益便說道:

“大王欲迎回聖駕?”

“正是。”

李子淵輕輕點頭,看著錢謙益說道:

“老師,現在皇上雖說與萬年安全暫時無慮,但是本王觀之淮王,將陛下、朝廷置於萬年,實在是懷有私心,若是京師再為其所奪,恐怕將來大明朝廷必定落其之手,到時候,皇上、朝廷恐怕都將為其所把持,此事,實非大明之福啊!”

他這麽一說,錢謙益立即點頭表示贊同。

“確實如此……”

自從知道皇上在萬年以來,錢謙益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有一天,朱明忠會變成曹操,他會“挾天子以令不臣”,到時候,恐怕只會釀出大事來,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建議趁著向朝廷輸送貢品的時候,把遺老送過去,如此才能讓皇上身邊不至於無人可用,或者說盡是朱明忠的心腹,他的這個想法,也和姚啟聖、許雲程兩人想到了一起,只不過他的出發點是為了大明,而姚啟聖、許雲程兩人是為了李子淵,為了私利。

“若是京師再為其所奪,恐怕真不是大明之福啊!”

可不就是這個道理,畢竟,奪了京師之後,那朱明忠自然也就是有了駐軍京師的理由與借口,到時候,他欲打持朝廷,手中無兵,或是人於刀兵之下,又豈能不低頭,他朱明忠可不就是曹操嘛!他想到曹操也罷,萬一他要是當起了曹丕來……

不行!

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朱明忠陰謀得逞!

想到這錢謙益立即恭敬地站起來,沖李子淵說道。

“大王為大明江山如此苦心操持,實在是讓錢某汗顏。”

或許李子淵可以稱他為老師,但是錢謙益卻只是自稱“錢某”,他之所以會這麽自稱,是因為他並不是李子淵的臣子,自然不可能自稱為“臣”。

“哎,這天下事,總是要有天下人去做啊!”

一聲感嘆之後,李子淵向錢謙益問道。

“既然現在已經決定東征,直取京師了,如果本王所料不差的話,此戰我等必定全勝,你們再斟酌一下,一但奪取京師之後,到時候如何迎回聖駕,迎回朝廷,如果到時候,淮王拒絕送皇上還朝,又該怎麽辦?老師,您是禮部侍出身,熟悉國法典章制度,若是到時候,學生讓淮王送還皇上,可有什麽不妥當的地方嗎?”

在說出番的話時候,他特意朝著許雲程看了一眼,畢竟這是許雲程的建議,按許雲程的說法,錢謙益於江南士林的威望,遠勝於他人,這迎回皇上與朝廷一事,自然應該由錢謙益這位禮部侍郎出面,若是到時候,淮王不許的時候,錢謙益自然可以發動士林,令其名聲盡毀。

錢謙益恭敬地站起來說道。

“回大王,以錢某看來,一但神京得復,淮王自然無繼續操持朝廷的理由,到時候,若是他意把持朝廷,莫說是天下人不願意,恐怕就是江北諸人亦不願,畢竟,他淮王,亦是大明的臣子。”

說畢坐下,錢謙益便等候李子淵說話。

一直沒有說話的許雲程,便站起來接著說:

“臣以為牧齋兄所言極是,神京克復之日,必是朝廷還朝之時,這天下人可都看著,以淮王忠義,淮王又豈敢不還奉今上還朝……”

皇上很重要!

即便是許雲程的心裏存在其它的野心,他也知道,永歷皇上就是一面大旗,只要能把這面旗把握在手中,到時候,這大明朝,便是楚王的大明朝!可若是在淮王的手中,他許雲程就很有可能死無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