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同乘(第2/2頁)

相比於那些變著花樣做出來的飯菜,朱明忠更喜歡後世的家常菜,或者後世所謂的農家土菜,如此才有了生活儉樸一說,因為其與尋常百姓沒有多大差別,他自己天天都和大家一起吃飯,幕僚們雖說有些許意見,但也不好意思提了。

盡管每天皆有地鍋雞、魚之類的肉食,但這些“地鍋菜”在外人眼中,仍然是儉樸的象征。可這並不意味著,他對這個時代的美食沒有興趣,聽說有蘇州、常州等地的名廚烹調的蘇南名菜,朱明忠當然表現出一副興致勃勃的模樣。

“聽說你在江北,每日皆讀經詩子集,怎麽想不起其中典故了!”

心情不錯的鄭成功有意賣起了關子來。

“大將軍,您這不是有意難我嗎!”

想了一會,朱子揚試探著問道。

“是不是菰菜、蒓羹、鱸魚膾?”

“正是,正是!看來成仁你這幾個月,書可是沒少讀啊!”

鄭成功立即哈哈大笑起來,大笑中,他又笑說道。

“不過,成仁,你可不要誤會,本王端出這幾道菜來,不是想把讓你回老家啊!”

雖說朱明忠談不上什麽飽學之士,但耳濡目染下,現在也知道一些其中的典故,晉時吳郡張翰被齊王司馬冏招為大司馬東曹椽。他見政局混亂,為避禍,托辭秋風起,思故鄉菰菜、蒓羹、鱸魚膾,遂辭官歸吳。從此,這三種食品便成為吳人引以自豪的名菜。

而鄭成功的這番話,顯然是玩笑話。

“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說:人生貴在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念著晉書中的典故,想到另一個時空中的“老家”,朱明忠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種對家鄉的懷念,甚至感嘆道。

“若是有一天,末將倒是希望能解甲歸田,如他一般灑脫,歸返家鄉,只是這家中親人何在……”

朱明忠的傷感讓鄭成功的一愣,看著他目中的湧現出來的些許淚光,只當是勾起他傷心舊事的鄭成功,便說道。

“成仁,如今江南已經盡歸我大明,不若成仁你便遣人尋找家中故親,不定……”

家中故親?

在這個時代?能找得到嗎?

見朱明忠並沒有說話,鄭成功便轉移話題說道。

“成仁,你可聽說松江鱸魚以四鰓而聞名?”

“哦?這個末將倒是不知,魚還有四鰓?”。

“的確是有四鰓。”

鄭成功以行家的口氣答道。雖說出身於海盜之家,但是作為富家子弟,他就如同其它富家公子一般,遠比朱明忠更懂得享受,當然,這也是為上位者的一種奢侈。

“只是有兩個鰓大點,有兩個鰓小點。明日本王命人送幾尾到你府上去,到時候你可親眼驗看。”

“如此,末將便多謝大將軍!”

爽快的接受了鄭成功的禮,朱明忠又說道,

“此次來南京,末將也沒帶什麽禮物,倒是近日在江北制成三尺玻璃鏡,還請王爺不要嫌棄。”

對於玻璃鏡,鄭成功自然不陌生,畢竟鄭家本身就是海商,玻璃鏡也是其經營的商品,不過饒是如此,在聽到三尺玻璃鏡時,更是驚詫的看著朱明忠,好一會才說道。

“三尺玻璃鏡!世間還有這麽大的玻璃鏡?”

在此之前,還真沒有這麽大的玻璃鏡,甚至就是人工吹管攤片法也無法制造這麽大的鏡子,而為了制造大鏡子,朱明忠最終還是選擇了費時費工的澆注法,以生產大塊玻璃,畢竟在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大幅透明玻璃,而人工吹管攤片法生產的玻璃尺寸卻非常有限,而且成品率更多的時候,是依賴工人的吹制水平。如此一來,看似費工費時的澆注法反倒更容易生產一些。

而之所以把大鏡子送給鄭成功,原因再簡單不過,是朱明忠想此打開江南的市場,把玻璃鏡銷售出去。

“也是玻璃廠偶然制成數面大鏡,還請王爺不要嫌棄。”

鄭成功更是驚詫不已的看著朱明忠,這完全超出他的想象。

“你居然會制西洋玻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