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軍種(第2/2頁)

在另一個世界,朱明忠只是一個無證的遊醫,而且是工科院校機械工程專業出身的無證遊醫,盡管對於軍事有一定的愛好,但也僅僅局限於愛好,幾次帶著些許僥幸的勝利,並不意味著他真的精通軍事,他非但沒有因為幾次勝利而生出任何自滿,反倒更加如饑似渴的借助各個機會,努力學習著如何打仗,這會許遠達雖說只是辯解之詞,但他仍然沒有錯過這樣的機會。

“回經略……”

看著經略的目光,許遠達一咬牙,然後說道。

“國姓爺於銀山,就是憑著五千鐵人軍撕破了清虜的軍陣,待鐵人軍沖散其軍陣的時候,數萬大軍方才隨之出擊,如此才有了銀山大勝,如果經略能以兩萬粗壯之卒組成披甲軍為軍中骨幹,待與清虜作戰時,可以其為前鋒猛攻清虜軍陣,在其軍陣潰散時,再以無甲軍左右出擊,殲其潰敵,如此自可敗敵……”

許遠達的話聲一落,那邊的高繼明頓時一亮,連聲說道。

“我聽說當年清虜在遼東的時候也是用這招,就是以披甲重兵在前,無甲在後……”

“高統領所言極是,經略,在下也曾聞清虜行軍打仗,奴賊戰法,死兵在前,銳兵在後。死兵披重甲,騎雙馬沖前。前雖死而後乃復前,莫敢退,退則銳兵從後殺之。待沖動我陣。而後銳兵始乘其勝。……又有說當兵刃相接之際,披重鎧執利刃者,令為前鋒。披短甲即兩截甲也善射者,自後沖擊。精兵立於別地觀望,勿令下馬,勢有不及處,即接應之。……”

相比於高繼明,作為讀書人的於樹傑總是會從書籍中尋找答案,這會聽許遠達這麽一說,立即想到了,清軍的戰法,於是便於一旁贊同道。

“若是以披重鎧執利刃者為前鋒,清虜刀箭自然不可傷其,如此,待到清虜營陣被沖散之後人,再以總陣加以沖擊,清虜必敗,既然清虜能以此敗我,那我自然也可以此敗虜……”

在他們的講解中,想到那重達數十斤的鐵甲,想到通濟門血戰時,無法刺穿清軍盔甲神情絕望的戰士,朱明忠的腦海中突然想起了後世的坦克。

坦克!

重甲步兵或許與後世的坦克相差甚遠,但在刀箭無法對其造成太大傷害的冷兵器時代,這些披甲步兵可不就是這個時代的“坦克”,甚至在戰場上,他們發揮的作用也類似於坦克,就像坦克沖擊敵人的陣地一樣,擁有盔甲保護的重步珍通過對敵陣的沖擊,沖破其陣營,然後,步兵占領,或者說步兵掃蕩戰場。

而坦克的威力在於什麽?

在於集中使用!

沒錯!

只有把坦克集中使用,才能顯現其威力!

類似於坦克的重步兵同樣也需要集中使用,鄭成功鐵人軍的成功,正是因為他每戰必定集中五千鐵人軍兵卒,然後以其為進攻主力,如此才有了鐵人軍的百戰百勝。

集中使用!

許遠達的建議,讓朱明忠聯想到了其它,就像他之前對鳥銃的部署一樣,他甚至曾考慮過將鳥銃與長槍混編,從而編成“西班牙方陣”,盡管對於“西班牙方陣”並不算了解,但並不妨礙他作出這一構想,但是現在看來……似乎這是一條歪路。

為什麽一定要模仿“西班牙方陣”?

為什麽不能將鳥銃也集中使用?

“遠達所言甚是,若是披甲兵分散於各營,勢必會造成兵力分散,就像這拳頭一樣,十指合成拳方才力大,分散了反而容易被各個擊破,勁必須要往一處使!”

一句話定下了盔甲不再分散各營的決定後,朱明忠又繼續說道。

“既然這盔甲集中組成披甲營,那麽我看這鳥銃、長槍也可以集中為鳥銃營、長槍營還有炮營,與清虜作戰時以披甲營為前鋒,以鳥銃和炮營對敵陣實以攻擊,掩護披甲營進攻,待到披甲營破陣時,再以長槍營掃蕩戰場……”

在說出這個基本戰術時,朱明忠並不知道這個戰術是否有效,但他卻明白一點,至少對於使用刺刀戰術的長槍營來說,或許,他們更擅長掃蕩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