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等待時機 一

豐昌紡織廠、茂源紡織廠和誠海紡織廠,從陳明翔開始創辦華通貿易公司,就在他的庇護下正常開工,除了搬遷這段時間,根本就沒有停過機器。

一萬多工人都是精挑細選的熟練工,滬市淪陷之後最不缺的就是工人,競爭壓力也是非常大的,技術差一點都得砸了自己的飯碗。

別看紡織廠從滬市到了蘇洲,想要跟著來工作的紡織工卻有的是,這裏待遇高福利好,每月還能回家四次,戰亂時期能找到這樣的崗位,已經是做夢都要笑醒了。

紡織廠搬遷的時候,在憲兵司令部的扶持下,從英美紡織廠拆走了大量的機器,產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加上水電方面有蘇洲市政府的資源傾斜,只要原料能供得上,產量是不用擔心的。

“我從來就不擔心紡織廠會沒有訂單,眼下不管是國統區還是淪陷區,到處都在缺棉布,因為戰爭的緣故,紡織廠的產量遠遠低於需求,可這是生活的必需品,商機是無限的。”

“最大的擔心還是來源於棉紗和棉花供應不足,你也知道,淪陷區的棉花收購權力,都掌握在日本的紡織商人手裏,這是重要的統制物資,也是日本政府的經濟掠奪政策。”

“只是小打小鬧的倒是沒有關系,可三家大型紡織廠每天的消耗極其驚人,我大規模在產棉區收購棉花,勢必會引起日本紡織同業會的強烈反彈,紡織廠從滬市搬遷到蘇洲,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嗎?”

“幸虧這次我和關東軍司令部達成了物資交換的合作,可以把關外的棉紗輸送到蘇洲,要不然心裏還真是發慌。”

“你想想,一萬多個工人指望著我給她們帶來收入,而這後面呢,可能是一萬多個家庭和幾萬人的生活保障,身上的擔子很重啊!”陳明翔說道。

紡織廠百分之九十九的工人都是女工,這也是這個行業的特色,要不是為了能夠養家糊口,誰願意從滬市跟著來蘇洲啊?

陳明翔認為,自己既然把這些工人帶到了蘇洲,就有這個責任讓大家能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至少餓不死凍不死,勉強活下去,所以,在能力範圍內,他盡可能的多提供福利。

“工人們對目前的環境非常滿意,沒有地痞流氓勒索,沒有日偽的欺淩,滬市的月薪也就是六十多塊中儲券,我們已經翻了一番,特別是食堂,米飯基本上是不要錢的。”

“對了,有個事我得和你說說,蘇洲的米價比滬市便宜很多,滬市是六百中儲券一石米,蘇洲才兩百多一石米,大家想著能夠給家裏買點便宜米。”

“可是,日本人對滬市封鎖的很嚴,如果發現私自攜帶大米,那是要沒收和處罰的,這個事情雖然不大,但非常重要。”周海文說道。

滬市是大都市,物價自然是高得離譜,關鍵是日本人把蘇浙魚米之鄉的產糧區管控很嚴,大米不是搶劫到日本,就是低價收購作為軍糧,滬市的糧食受到限制,供應量日益減少,價格肯定要上漲。

但蘇省的大米價格,就沒有滬市那麽高,至少低三倍,工人們就想要用兩地的差價,買點大米帶回滬市。

“這點事好辦,我和憲兵司令部打個招呼就行了,但凡是回家的,統一乘坐廠裏的汽車,在滬市,誰敢攔阻檢查我的車?”

“我和你說個好消息,李仕群會以省政府扶持本地企業的名義,每月給我們提供一百五十噸碎米,基本保證每人每天有一斤大米的補助,這些她們都可以攢下來帶回家。”

“清鄉委員會在蘇省掠奪的糧食不少,李仕群作為省主席,手裏也有大量的資源,我會和他商量,每月買低價糧食給我的紡織廠、絲織廠、繅絲廠、茶廠等,食堂繼續保持米飯不要錢,額外每人給三十斤碎米的指標。”

“另外,清鄉委員會在蘇省地區掠奪的棉花,也會供應給我們一批,價格可以說是非常實惠,每包只有六十塊,今天下午我就敲定這事,盡快把棉花運回來紡成棉紗。”陳明翔說道。

“關外需要的茶葉和絲綢,我已經裝船運往營口港了,真是不容易,繅絲廠和絲織廠還有茶廠,都在擔心銷售問題,我們生產的絲綢和茶葉,現在都是高档消費品,這次總算放心了。”周海文說道。

絲綢本來就不是給普通老百姓穿的,從誕生開始到現在,都是高档的奢侈品,要是換做大明朝,連商人都沒資格穿綾羅綢緞,這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而茶葉呢,是因為受到戰爭的影響,價格長時間一路走低,茶商和茶農紛紛破產,導致市面上的貨源缺乏,價格突然暴漲,都知道杭洲龍井茶是上品,可沒地買啊!

也就是陳明翔有這樣的渠道,遍布各地的關系網,自己掌握著一支龐大的商業船隊,能夠輸送到各地銷售,說起來,他對華中地區的茶農貢獻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