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諜影疑雲 三

對於津城憲兵隊的這種行為,陳明翔是沒有辦法制止的,現在的環境就是這樣,但是他吩咐孫定新,每個裝卸工每天給兩塊錢聯銀券作為補助,多給他倒是不心疼,可局面不允許啊!

“鹽場那邊的情況怎麽樣,按照現在的產量,能不能每月正常交付兩千噸粗鹽?”陳明翔問道。

這是另外一條新開辟的財源,也是為了緩和華中地區的食鹽短缺,貨源短缺價格自然就要上漲,這是基本的市場規律。

“我們能得到的,都是一些相對偏僻犄角旮旯的小鹽場,根本就沒有大規模生產的能力和基礎,每月都要他們完成兩千噸粗鹽的任務,怕是有點勉強啊!”孫定新愁眉苦臉的說道。

事實上呢,憲兵隊做事情沒有那麽不靠譜,因為陳明翔銷售食鹽的利潤有憲兵隊的分成,搞得實在不像樣,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那些鹽場規模偏小,看起來破破爛爛的,但實際產量並不低,別說是兩千噸粗鹽,就是四千噸粗鹽也沒有問題。

可孫定新的心裏很明白,關於食鹽生產的事情,憲兵隊知道個屁啊?當著村野直弘的面,他肯定要叫苦連天,想要爭取更多的資源。

而且憲兵隊劃出來的幾個小鹽場,的確是日軍不怎麽拿著正眼瞧的小散戶,長蘆鹽場的鹽灘鹽田,都讓華北開發公司和日本商人給占據了,去年一年時間就發往日本四十四萬多噸粗鹽,沒有這種雄厚的基礎,哪有資本往日本輸送如此驚人數量的粗鹽?

長蘆鹽場眼下還是老辦法,直接用海水曬鹵制鹽,先把海水引到蒸發池,等到鹵水中氯化鈉的濃度接近飽和,再放入調節池,然後到結晶池,再撒兩遍種鹽促使結晶,就成為粗鹽了。

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是要地理位置優越,第二方面是要有足夠的面積,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湊不夠數我來想辦法,無論如何也要保證最低兩千噸,實際上矢野少將的意思是最少四千噸,對長蘆鹽場來說,這個數字很容易完成,也不會影響到帝國的利益。”

“將軍閣下考慮的是,我們得到的中儲券和聯銀券兌換比例是一百比十八,價值縮水的太厲害,陳君有沒有什麽好辦法?”村野直弘說道。

按照陳明翔的分配方案,華北派遣憲兵隊司令部,能夠從兩千噸粗鹽裏面獲利三成,也就是一百五十萬中儲券。

但是掌握著長蘆鹽場的豐厚資源,憲兵隊上下對這個收入還是感到不滿意,想要把數字翻一倍。

一百五十萬中儲券,換算成聯銀券要縮水到二十七萬,因為聯銀券是和日元等值的,盡管購買力不如中儲券,可這是日本政府的金融政策,憲兵隊感覺自己吃了大虧。

日本軍隊是有能力印制聯銀券的,這玩意嘴上說和日元等值,但一日元也別想兌換,無非就是一種掠奪的手段和工具,憲兵隊當然不遠持有聯銀券。

“帝國不允許中儲券和日元等值,只有滿洲國圓和聯銀券才是等值貨幣,我暫時也沒有什麽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想要換成硬通貨,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市面上根本就沒有這麽多。”

“而且無論是中儲券、聯銀券還是滿洲國圓,都不能直接兌換黃金美元和白銀,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大環境我們無法對抗。”

“這樣,我把分紅的一部分換算為實物,按照四千噸粗鹽來算,大約是三百萬中儲券,我提供一百萬的物資,其余的都是現金。”

“由憲兵隊司令部出面,找合適的日本商人洽談,對方提供給你們日元,但現金的數目怕是要打很大折扣,變通環節需要產生費用,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陳明翔說道。

“非常好,陳君,你不愧是我們憲兵系統的人,考慮的就是周到,我回去就向矢野將軍發電,大家討論一下這個事情具體怎麽操作。”

“我知道你的那些戰略物資,基本都是從大西南的蔣統區走私,費用方面你盡管扣除,只要能夠換算成日元,我們不在乎這點損耗。”村野直弘非常滿意的說道。

這個辦法也不是陳明翔的首創,在華中地區就是這麽操作的,唯獨不同的是,軍方指定接收物資的日本企業,提供給華通貿易公司的貨款最早是法幣,後來變成了中儲券。

跟著軍方到華夏來掠奪財富的日本財閥,不止華中地區有,華北地區當然也有,無非就是把物資變成日元。

數量太多肯定不行,那會遭到軍部的調查和懲處,可一百萬中儲券的物資,換成日元頂多十萬元,這是完全能夠接受的。

回到津城的時候已經天黑了,還是村野直弘大佐請客,在一家日本酒館吃了一頓所謂的關東煮,喝了點清酒,不過用了一個多小時就結束了,然後陳明翔坐著憲兵隊的車來到大和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