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拉近距離

在蘇洲待了半個月的時間,陳明翔可沒閑著,一方面是給自家的絲織廠找銷路,兩成份額運往山城,四成份額運往滬市,三成份額發到東北,一成份額發到京津。

絲綢這樣的商品屬於高消費奢侈品,但什麽時候都不缺少有錢人,再說,這也不是給普通老百姓穿的,各地的銷售商,一般都是到蘇杭兩地的絲織廠訂貨,而供貨量最大的是陳明翔的絲織廠。

在周海文的經營下,陳明翔在蘇洲和杭洲的絲綢產業有了迅猛發展,自己有蠶種場,不但承包了大批桑園,還和一部分桑農蠶農簽訂回收協議,提供資金蠶種幫助其生產。

生絲這種最主要的生產原料得到保障,繅絲廠和絲織廠二十四小時開工,因為待遇比較高,還不受欺負,逐漸匯聚了蘇杭地區最優秀的專業人才,花色和質量有很大的提升。

“分紅的事情不著急,明翔啊,其實你早該這麽做了,滬市的空間被日本人搞得只剩下一點殘羹剩飯,吃起來沒有意思,還是外面的空間更大,你有渠道我有資源,這是強強聯手!”李仕群說道。

這話是什麽意思呢?

李仕群雖然有整個蘇省的資源,可惜,小打小鬧偷偷摸摸做點小買賣還可以,他缺少大規模走私的渠道。

想要做戰爭時期的走私買賣,沒有軍方背景可是行不通的,光有錢沒用,貨到了人家的嘴邊上,一口就給你吞的連湯都不剩。

想從淪陷區把物資運送到國統區,一路上關口很多,能完全達到通吃的,目前還唯獨只有軍統局,其余的都是些地方勢力,權限在當地好使,出了邊界就不靈了。

免檢通行資格這個李仕群不稀罕,可要說水路的運輸能力,他還真是不夠看的,陳明翔的船隊可以直接把貨物送到山城地區,無論是海軍的艦艇還是憲兵的巡邏艇,不但不搜查,反而還加以保護。

在陸地,李仕群的運輸能力也不行,華通貿易公司的車隊眼下有一百多輛卡車,他的東南貿易公司才二十多輛,超負荷載重也就是一百噸的能力。

“部長說的是實情,我之所以在蘇杭二洲開辦絲織廠和茶廠,還開設貿易行注冊新公司,未來還要在蘇洲開紡織廠,在江城和皖省開煙廠,為的就是減少對滬市的依賴,其實華通貿易公司現在已經不怎麽賺錢了。”

“自從攻占公共租界以後,整個滬市的工廠幾乎全都在皇軍的管控下,日本企業給的供貨價越來越高,實在沒什麽利潤可賺,對此,木下將軍也是頗有微詞,認為這些日本商人的心簡直黑成了木炭。”

“我之所以不放棄在滬市的這些蠅頭小利,關鍵還是為了自己辛辛苦苦搭建起來的關系,前前後後我可是投入了幾百萬美元,才有今天的成色,沒有這些關系的維持,我的業務也開展不起來。”

“部長放心,對於賺錢的事情我向來很靠譜,蘇洲這邊豐華公司的辦事處已經開始運作了,我打算半年內在杭洲設立分公司,以後這邊的糧食、棉花、茶葉、絲綢、棉紗等物資,組成一條專門的陸路運輸線,水路從鎮江出發。”陳明翔說道。

這是陳明翔的實話,他確實打算把自己的分支機構設在杭洲,人在滬市,距離李仕群實在太遠了,距離萬利浪也太遠了。

滬市作為他的大本營,也是一切的根源,除了日軍的梅機關、陸軍省駐滬特務機關、興亞院華中聯絡部、日本駐滬總領事館,還有日軍第十三軍司令部和日本海軍方面艦隊司令部,這都是極其重要的軍事機構,能為他提供大量的情報,肯定是不能丟棄的。

別看他嘴上說的可憐,實際上華通貿易公司目前的收入仍然非常可觀,一個月下來仍然有幾百萬的收入,只是逐漸在慢慢降低而已。

這次跟著畑俊六到清鄉地區視察,他和清鄉委員會那群日本軍官在一起交談,也聽到了一些重要內容,日軍對糧食的需求量之所以這麽大,還牽扯到日本國內的需求。

換句話說,在蘇浙地區掠奪糧食,其中一部分是要運到日本的,而蘇省的產米區,被稱之為甲米區,就連汪偽政府也不能染指,其地位是相當高的,李仕群對外大量走私大米,肯定會引起日軍的憎恨。

李仕群在金陵政府呼風喚雨,就連周坲海和陳恭波這樣的巨頭都奈何他不得,依賴就是日軍,這也是他保命的資本,一旦觸碰到日軍的利益,對他產生了殺機,百分之百是逃不掉的。

“老弟有這樣的雄心壯志,我當然會進行協助,所有在蘇省內的事情盡管開口,盼著老弟發了大財,到時候也別忘記我就行了。”李仕群說道。

要好處?廢話,沒有好處的事情李仕群怎麽可能做?

“部長,您是了解我的,我做事向來喜歡利益均沾,吃獨食的事情從來不做,蘇洲全部的利潤給您三成,杭洲全部的利潤給您兩成,您覺得怎麽樣?”陳明翔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