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為難的局面 下

看著眼前的電台和譯電員,蔣安化有些焦躁的在屋子裏來回踱步,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大隊居然出了叛徒,而自己卻一點也沒有察覺。

這是關系到大隊六十多個弟兄生命安全的大事,連戴老板也驚動了,要他匯報對這個事情的安排。

“今天劉元申長官在霞飛坊,差點就落到萬利浪的手裏,我們不用懷疑這份情報的真實性,第三行動大隊的確是有叛徒,只是不知道這個人究竟出在哪個環節。”副大隊長李成梁說道。

滬一區的一個大隊機構比較簡單,分為大隊部和三個分隊,大隊部有內部交通員、與區本部聯絡的交通員和譯電員等人。

各分隊也有自己的隊部,但只有分隊的交通員,因為沒有電台,所以沒有譯電員,分隊也不能和區本部聯系,又少了一個交通員,大多都是行動人員。

“麻煩就在這裏,我們不知道這個叛徒的身份,很難做出正確決定。如果要進入緊急狀況,所有人都得立刻分散轉移,撤到城外或者換地方隱蔽起來,切斷相互之間的聯系。”

“如果繼續維持現狀,由各分隊暗中進行調查,可誰又敢保證,在這個時間段不會出事呢?”

“這個叛徒只要知道一部分人員的化名和住處,那勢必就要產生連鎖效應,到時候第三行動大隊就要面臨滅頂之災了!”

“我也不是不相信自己的弟兄,特工總部和日本憲兵隊的酷刑,大家也是知道的,誰敢說自己就能撐得過去?”蔣安化皺著眉頭說道。

他內心是傾向於進入緊急狀態的,身為大隊長,也是六十多個弟兄的頂頭上司,他要為大家的安全負責,考慮事情必須從大局出發。

局本部給了一個絕密的地址,第三行動大隊遇到危機時候,可以到中行別業的住宅樓躲避,那裏有自己人接應,只有他和譯電員才知道。

中行別業是華通貿易公司的新辦公地址,一大片房產一多半是空置的,是個絕佳的躲避場所,而華通貿易公司和軍統有大量的走私交易,肯定是別的部門通過這種關系,往中行別業安排了自己人。

“我們本來就是在復雜的環境做鬥爭,不能遇到情況就撤,我認為可以先內部排查,實在找不到,再做撤離的打算,可以提前制定方案。”第二分隊的分隊長周默生說道。

“既然知道有了叛徒,我們可以私下秘密調查,正好有劉書記的例子作為借口,不相信揪不出他來。”

“更何況,到現在也沒有出現危險,我猜測他的身份或許只是個普通隊員,否則我們早就被抓了。”第三分隊的分隊長葉東山說道。

軍統滬一區的第三行動大隊,是一個戰鬥力極強的大隊,成員積極參與鋤奸活動,六十多人中一半都有成績,正在忙著鋤奸和刺殺日本人的時候,突然要撤離,這絕對不是能接受的方式。

“默生和東山說的有道理,平時我們大隊就很注意安全問題,各分隊之間來往很少,成員分散居住,哪怕一個點遭到出賣,也不會影響全局,我也認為不能輕易撤離,或許,戴老板也希望我們能夠堅持住。”李成梁說道。

統率軍統局幾萬人的戴老板,那是什麽樣的人物,居然親自過問一個行動大隊的安全問題,這種例子極其罕見,也是第三行動大隊全部成員的榮耀,更證明了自身的價值。

地下工作是在敵人的地盤搞破壞搞刺殺,行動充滿了危險和不確定因素,加入這個職業的第一天,特工們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隨時可以犧牲自己報效國家。

出了個叛徒就得全體四散奔逃抱頭鼠竄,這顯然不是第三行動大隊的做事風格,也不是他們拿著自己的安全問題不當回事,大環境就是如此,以後的麻煩還多著呢!

“局本部來電,蔣安化和第三行動大隊的骨幹商議後決定,先利用劉元申事件找借口進行內部自查,如果實在找不到叛徒,又面臨著緊急情況,他們再選擇撤離。”

“局本部經過慎重考慮,尊重他們的決定,要求我們直屬站竭盡全力協助蔣安化,把這個叛徒揪出來。”王真說道。

“其實也在我的預料之中,越是在這樣的環境越是不能退縮,第三行動大隊的弟兄們,都是好樣的,我佩服他們的膽量和勇氣。”

“拳頭收回來再打出去,力量才能發揮到極致,威力也是最大的,抗戰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味剛直,會讓自身陷入困境,不講策略是不行的。”

“這下怕是沒有多少時間找叛徒了,他們低估了自己的對手,我敢保證,只要蔣安化對內部開始排查,用不了多久,就會陸續有隊員落網,直屬站想要提供保護都沒有機會。”陳明翔搖了搖頭說道。

暫避鋒芒是策略是戰術,與逃避是有本質區別的,內部都沒有排除威脅,怎麽能放心執行任務?不怕中了敵人的圈套,搞個全軍覆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