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挽救損失

汪偽政府是日本在華夏建立的三大傀儡政權之一,按照地域來劃分,就是在東北建立的所謂“偽滿洲國”,在華北建立的“偽華北臨時政府”和華中的“汪偽政府”,盡管汪偽政府成立後,與華北的偽政權合並,其實還是三方各自搭台唱戲,誰也管不了誰。

梅機關是汪偽政府軍事顧問團的核心,日本在華夏建立諸多情報機構,也在陸續撤銷,而梅機關因為扶持汪偽政府,不但得以保留,而且在陸軍省和大本營紅得發紫。

日本政府目前奉行以特制汪的政策,對汪經衛和汪偽政府並不信任,因為這個第一號漢奸雖然屈從日本方面的壓力,但實際上並不是那麽順從,不願意當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

自從汪偽政府成立後,不斷向日軍爭奪權力,實事求是的說,汪偽政府的自主權要比偽滿洲國強了不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梅機關作為幕後的操控者,就要采取措施對汪偽政府進行監視,制約“膨脹”的汪經衛,而利用特務機構就是主要的措施之一,能當上清鄉委員會的秘書長,李仕群主要還是得益於日本政府的政策導向。

“瞧瞧,這就是李仕群幹的好事,他把偽鈔投放到市場就不管了,而滬市的多家工廠企業,陸續在貨款中發現偽鈔,連工人的薪水也檢查出了假鈔,簡直是一場災難。”

“經銷商和制造商之間爭執不休,甚至鬧到了警察局,租界董事會的公文也發到了市政府,真是一群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混蛋。”陳恭波毫不掩飾對李仕群的不滿之意。

日本人雖然印制和使用偽鈔,但絕對不會承擔受害者的損失,他們掩飾自己的罪行還來不及呢,怎麽可能主動往這上面湊?

陳恭波領導的市政府,倒是想過要收買人心,可因為自身的財政問題,也不可能拿出這麽一大筆經費,結果自然是坑苦了老百姓。

那些規模小實力不足的工廠,一旦貨款出現了問題,很可能就會因此而破產,普通工人的工資才三十多塊,偽鈔花不出去,全家都要忍饑挨餓。

制造商肯定要找經銷商協商,麻痹的,你拿著假鈔來買我的貨,做事情太不地道了,你得賠償我的損失!

而經銷商肯定不認賬,我付給你的時候不說是假鈔,現在出了事,誰知道你的假鈔是從誰那裏支付的?

警察局只管立案調查和收繳偽幣,至於賠償問題那不是警察要管的範圍,去找市政府解決吧!

面對滬市的一片叫罵聲,陳恭波對李仕群恨之入骨,盡管他是個徹頭徹尾的漢奸,卻也希望自己這個市長,能在滬市落個好點的名聲,而李仕群這個混蛋明擺著要拆自己的台,態度自然非常的惡劣。

“我倒覺得這是中儲銀行的好機會,不是都不願意使用中儲券嗎?您可以和周部長商量一下,要民眾拿著偽幣去兌換中儲券,一千萬而已,中儲銀行完全能夠負擔得起。”

“這麽做既收買了人心,又打壓了法幣,我們市政府也能履行自己的職責,樹立為民眾服務的形象。”陳明翔說道。

陳明翔也不希望因為自己的計劃,傷害到滬市的民眾,本來戰亂時期大家的日子就不好過,他利用汪偽政府、汪經衛、陳恭波和周坲海喜歡沽名釣譽的心理,出了這樣一個“餿主意”解決問題。

一千萬的中儲券算事嗎?答案很簡單,屁都算不上!

事實上只要日本人同意,中儲銀行想印多少印多少,無非就是印鈔機轉動四五天而已,消耗一點印制材料和紙張。

“這倒是個好主意,你說的很對,市政府應該為滬市的民眾做點實事,你馬上寫份報告呈遞上來,我簽字後送到汪主席那裏審批。等會給周坲海打個電話,提前溝通一下,讓他給日本人做做工作。”

“你也把這個事情反饋到梅機關、興亞院華中聯絡部和憲兵司令部,一方面說明金陵政府剛成立一年,現在的基礎還不穩固,需要收攏人心,另一方面為了保持滬市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需要安撫那些受損失的民眾。”

“更為重要的是,租界董事會對偽鈔事件相當關注,給市政府施加了壓力,為了避免擴大影響,必須要采取果斷措施。”陳恭波說道。

汪經衛肯定會答應,這對金陵政府的名聲有好處,損失也不大,多印點鈔票就有了。日本人更會答應,金陵政府和市政府出面收拾這個爛攤子,是眼下最好的結局。

果然,事情進展得很順利,汪偽政府的高層都同意這個方案,日本方面也同意的很痛快,於是,陳恭波以市政府和社會局的名義發出公告,要求滬市所有發現的偽鈔,盡快到中儲銀行滬市分行兌換中儲券。

“近段時間有不法商人私自印制偽鈔謀利,嚴重幹擾了滬市的社會秩序與民生,給滬市民眾帶來巨大的損失,後果之嚴重,身為市長我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