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各方關注

“你們家在滬市經營多年,與商家工廠都很熟悉,如何開展業務,交給你出面洽談,與憲兵司令部和警察局打交道,則是由我出面,年底有你百分之二的分紅。”

“你這個副經理盡快把招人的廣告打出去,小師妹不是在《新聞日報》報社當記者嗎,這也算是給她拉了一筆業務,你先進行第一輪面試,我參加第二輪面試。”陳明翔在辦公室說道。

華通貿易公司的經理當然是陳明翔,可是他不可能天天在公司坐鎮,畢竟還要到稽查隊上班,那才是他最主要的工作。

公司的副經理主管日常工作,不但要知根知底,還要具備相當的關系網和能力,想來想去,陳明翔就把周海文找來擔任這個職務。

周家在滬市的根子很深,主要經營五金和油漆等商品,還有幾家高端奢侈品店,因此,周海文幾乎認識所有在滬市有點知名度的商人。

“琨瑜,你的這個師兄挺有本事的,居然舍得花這麽多錢打廣告,占了整整一版,這可是兩百塊大洋的費用。”主編鄭同輝笑著說道。

“陳明翔是我父親的得意門生,精通英語和日語兩門外語呢,前段時間也是倒黴,居然被逼著進了特工總部,不是和特務打交道就是和日本憲兵打交道,惹得我父親很不高興。”陸琨瑜說道。

“你師兄在特工總部工作?”鄭同輝眼睛一亮。

“是啊,他外語水平很高,不知道怎麽被七十六號的特務知道了,就逼著他做了翻譯,現在還成了翻譯科長。”

“但我聽他說,翻譯科沒有什麽權力,連機密文件都觸碰不到,就是負責和租界工部局警務處的對接,你可不要把他當漢奸,他沒有做過任何欺負老百姓的事情。”陸琨瑜說道。

“滬市是淪陷區,大環境就是如此,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漢奸,要看他有沒有做過出賣和危害國家人民的行為。”

“不是所有給維新政府和日本人做事的華夏人,都是漢奸,如果按照這樣的說法,東三省那得有多少漢奸?”

“你師兄有這層身份,這家公司的買賣倒是有很多便利條件,至少警察局和憲兵隊,對他的買賣會放松監管力度。”鄭同輝說道。

“我師兄不喜歡在特務機關工作,可目前是身不由己,這家公司的副經理周海文也是我的師兄,他說公司有日本憲兵司令部的免檢通行權力,將來對滬市的工商界,是有一定便利的。”陸琨瑜說道。

《新聞日報》是在租界辦公和印刷發行,規模並不大,日本和維新政府的勢力,暫時無法幹預其發行,所以整個報的氣氛相對寬松,經常有抗日言論和批判維新政府的言論。

但這家報紙報道的新聞,都是滬市發生的時事新聞,詞鋒並不尖銳,遠遠比不上幾家著名報紙那麽犀利,對日本人和特工總部來說,就成了一塊雞肋。

不管吧,隔三差五就有讓他們很不舒服的文章,管吧,人家的言論並不激烈,而且別的報紙也都在報道,頭疼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組織上對陳明翔做了詳細的調查,陸琨瑜說的這些的確是事實,他是復旦大學的畢業生,外語專業,幾個月前才到特工總部擔任翻譯,為人很低調,也確實沒有什麽權力。”

“可以通過陸琨瑜和陳明翔的私人關系,做做他的工作,我們需要采購和在滬市中轉的各種物資,如果能夠得到他的配合,將會順暢很多。”

“陳明翔在特工總部工作,雖然只是翻譯科長,但這樣的環境就算不刻意關注,也能收集到一些情報,目前陸琨瑜的情況怎麽樣?”地下黨一位負責人問道。

“陸琨瑜的父親是位留學英國的教授,復旦大學搬遷後,寧願接一點報社雜志的翻譯委托養家糊口,也沒有接受維新政府和日本人的工作。”

“在父親的影響下,陸琨瑜對日本侵略者和漢奸非常痛恨,接受我黨理論和思想的速度很快,是個值得培養的進步青年。”鄭同輝說道。

“陳明翔畢竟是在特務機構工作,頻繁接觸或許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件事情不要著急。”負責人說道。

滬市憲兵司令部要成立稽查隊的消息,像是颶風一樣刮過滬市的日偽大小衙門,偽政府、偽警察局、特工總部等等,有點地位實力的人物,都在關注這個機構的組建。

以後進出滬市的物資,必須要經過稽查隊的確認,這是關系到個人收入的關鍵機構,頓時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地震。

日本憲兵只認稽查隊,別的統統都要靠邊站,特工總部是近水樓台先得月,陳明翔成了大家眼裏的熱門人物。

“林廳長,您怎麽有時間來翻譯科了,快請坐。”陳明翔有點驚訝。

特工總部第二廳的廳長林志江,在七十六號也算是一號人物,對自己這個小科長,平時根本就不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