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章 哀鳴(第2/3頁)

如今的大漢帝國,在已知世界中,是無比霸道的。

就像前幾年,朝鮮王劉胥的捕魚船隊,抵達扶桑,想要從扶桑人那裏租個港口,作為曬衣服和魚幹的地方。

結果,扶桑當地的蠻族拒絕了朝鮮王的船隊合情合理的要求,甚至還殺死了數十名漁民。

於是,朝鮮王上書丞相,經過丞相批準後,發兵扶桑。

不過半年,扶桑全境,就盡數為漢軍所征服。

而那個曾經拒絕租借港口,甚至殺死漁民的小國,更是全國貴族官員,全部被漢軍殺死,腦袋吊在了其國都的城樓上。

而劉胥的四個幼子,則獲得了四個堪比其父親封國大小的封國。

率軍征服扶桑的幾個樓船校尉,更是功成名就,不僅僅被丞相封為列侯,還都被升遷為將軍。

自然,辛慶忌也不會放過任何立功的機會。

也就是如今,還缺乏情報,需要一個可靠的立足點,不然僅憑對面的夷狄做出來的舉動,辛慶忌就可以援引丞相頒布的‘漢使自衛令’,將眼前的城市化為灰燼——按照自衛令,丞相授權給任何奉命出使或者出征的將軍、校尉、使節,可以采取任何其認為有必要的措施保護自身安全,並維護大漢社稷與國格。

按照另一條早延和年間就已經頒布的詔命,大漢律法,乃是天下萬國都必須遵守的法律,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漢律。

所以,漢律或者漢令,淩駕於所有國家之上。

所以,自衛令,哪怕第三國不知情,也會被視作已知。

於是便繞開了漢律的‘不教而誅是為虐’的精神,給與了辛慶忌完全自由的行動權力。

辛慶忌在派出了使者後對旁邊的杜悅道:“但願他們能有這個福氣……”

杜悅點點頭:“希望彼輩能知校尉的一片良苦用心,莫要辜負!”

此刻,杜悅想起了自己的同窗師弟路黯——當年,路黯為日南郡象林縣縣令,上任後在其縣衙門口貼榜公告,曉瑜象林縣及其附近轄區的占人與林邑人:改土歸流,編戶齊民,先王之德。

公示一個月後,路黯就上書番禹的安南都護府,宣稱:下官已盡一切可能之手段,窮所有可能之措施,告上下之民,今已滿月,未見異議,伏乞都護派員來縣,指揮改土歸流,編戶齊民之事。

由之,番禹派出三個校尉部,來到象林縣,‘指導’象林的改土歸流之事。

短短數月,踏破了數十個寨子,捕殺了上千人,將所有占人和林邑人,都送上了去西域的車隊。

而他們的財富與土地,則盡數為自番禹而來的移民之手。

做下了這般之事,路黯的名聲卻非常光輝。

甚至贏得了一個‘仁厚君子’‘有德之士’的名頭。

因為,按照如今主流的儒家解釋,路黯的作為,確實當的起這樣的贊譽。

不以夷狄之無禮,而先告其事,這是有德,不以夷狄之粗鄙,而先曉其法,這是有禮,既告其法,後曉其事,夷狄上下盡皆嘆服,無有異議,這就是有仁。

既行仁義,後施恩德,輔之以禮儀,這就是君子!

可恨,當地總有些小人,出爾反爾,頑抗王師,破壞丞相大策,安南都護府,果斷鎮壓,贏得了當地人的一致贊譽。

特別是移民們,紛紛交口稱贊。

路黯歷任時,象林縣戶口從原先的三百戶,增加到兩千五百戶。

而這兩千五百戶,在其歷任時,送來了所有百姓簽名押字的萬民傘,父老哭送路縣令,這就是證據!

所以,路黯升遷,是民之所欲。

如今,倘若對面的夷狄,不能知曉大漢王師的一片美意與仁心。

恐怕,辛慶忌難免就要‘負萬民之望,而踐君子之業’。

至於人民從哪裏找?

那二十多艘跟著炮艦而來的船上,可有著上千名從黃龍港、鎮南港招募來的商賈、百姓、鄉兵。

等打完了,隨便找幾張紙,給這些人寫個‘今已移民XX,授田XX,立宅屋於某’的文書,再讓他們簽個字,人民不就有了嗎?

大漢王師,應大漢臣民之請,吊民伐罪,毅然誅絕暴虐之主,實乃詩書之道!

可惜……

對面的夷狄,那似乎是名為黃支的夷狄酋長,並未能領會到辛慶忌與杜悅的一片好意。

他們派去的幾個都蘭使者,在進入那座城市後沒有多久,他們的腦袋就被吊在了城頭。

只有一個幸運兒,在被割掉了鼻子和耳朵後放了回來。

他還帶回了黃支人的兩句話:“偉大的達摩波羅菩薩,將保衛他的神聖城市!”

“邪惡的契丹人。你們將在佛祖下的怒火下,被業火所燒死!”

對毗舍羅來說,這是他早已經醞釀好的回答,他要正告貪得無厭的契丹人,無論是紅皇帝、黃皇帝還是現在多出的黑龍旗代表的皇帝——黃支已不準備繼續屈辱下去,佛陀和他都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