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圖窮(3)(第2/2頁)

數十年前,吳楚七國的郡兵叛亂,就差點讓長安這邊吃不了兜著走了。

若河西邊軍叛亂……

恐怕就算是周亞夫從墳墓裏爬出來,也要無可奈何,仰天長嘆了。

劉據卻是看著劉旦的臉,氣不打一出來。

心裏面更是悲憤不已,劉旦的不站隊,被他理解為劉旦是在站那鷹楊將軍那邊——畢竟,天下皆知,燕王旦素來推崇那張子重的術算之道,特別是那珠算之法,燕王旦可是多次公開稱頌和推崇的。

劉據又想起前日他入宮之時,老父親與他說的話。

內心的憤懣更加濃郁。

於是,劉據的情緒難免激動起來,他看向坐在自己身側的太孫劉進,道:“太孫覺得,燕王說的可正確?”

劉進聽著,心裏嘆了口氣。

自回京後,見了父親,他就已經知道,自己的父親變了。

他已不是當年那個在長安城中,以溫文儒雅,隨和寬和著稱的太子了。

劉進不清楚,自己的父親到底為什麽變成了這個樣子。

但他明白,不能讓父親再這樣下去了。

《孝經》說:國有錚臣,不亡其國,父有錚子,不亡其家。

於是,劉進起身拜道:“大人,兒臣以為,燕王所言,或有偏頗,卻也不無道理……”

“黃老清凈無為之治,儒家垂拱而治,殊途而同歸……”

劉據聽著,臉色更加難堪了。

內心之中,更是生出了濃濃背叛之感。

在他看來,現在的情況是,老父親不理解他,兄弟手足也不體諒他,就連養育了十幾年的兒子,也不能孝順他。

加上這一兩年來的種種事情,一系列的變化,讓他終於繃不住自己的臉,看著劉進,痛聲道:“逆子!汝焉敢頂撞孤?!”

劉進一聽,頓時蒙了,連忙跪下來,脫帽謝罪,哭著拜道:“大人在上,兒臣豈敢不孝?只是,燕王所言,兒臣以為並無不妥啊……”

“汝還敢頂嘴?”劉據怒了。

在他看來,劉進分明是翅膀硬了,當了太孫,又有了重臣輔佐,重兵在手,於是就有了野心。

這要多托孔安國等人,日日夜夜在他耳畔,身邊所說、所言、所勸的話。

“臣聞天無二日,地無二主,今一國而有雙儲,家上……恕臣等直言,當謹防沙丘之禍啊……”

“臣等聞在河西,士民百姓,皆曰:賢太孫,國家之望也……竟無一人有言家上之德……家上,那英候狼子野心,可見一斑……”

而在密詔之事後,孔安國等人建言和勸說的力度,不斷加強。

而劉據也陷入了恐慌與危機之中。

自是很難不接受群臣的勸說。

如今,劉進在他面前,竟不幫著他,居然說燕王所言‘不無道理’。

這在劉據看來,這就是赤裸裸的展現野心了。

或許,自己的兒子,如今的太孫,就和孔安國等人所言一般,他已經不想只當太孫了。

他或許不願意再等了。

已是迫不及待,已是急不可耐!

想著這些,劉據便握著拳頭,就欲發作。

這時候,一個宦官從殿外走進來,稟報道:“家上、諸位大王、太孫殿下,皇後娘娘有請!”

劉據這才冷哼了一聲,拂袖而去。

徒留下在原地面面相覷的劉髆、劉胥、劉旦以及劉進叔侄四目相對。

“太子大兄……脾氣怎麽變得如此暴躁了?”劉髆悠悠的道。

劉進聽著,低下頭來,只能給三位王叔磕頭拜道:“三位王叔在上,還請勿要將今夜之事外傳,以免吾父為外人所誤解……”

劉進當然清楚,他的父親是怎麽了?

他又不蠢!

從新豐開始,直至居延,理政視事,接觸各方人物,更將他的心智與能力錘煉出來。

所以他清楚,自己的父親是壓力太大,從而心理失衡。

但他能有什麽辦法呢?

今夜之事,他若幫著老父親,恐怕才是害了他。

而且更會因為這愚孝而害了自己!

劉髆聽著,看著眼前的劉進,嘆了口氣,道:“太孫殿下無須多說,寡人等明白……”

方才的事情,不止是劉進詫異,他也同樣驚懼!

劉據的表現,根本不像認識中的那位過去的太子殿下。

他已經徹底變了。

變得暴躁、多疑、易怒!

這樣的太子,若真的登基稱帝,掌握了大權。

那麽,他的傻兒子豈能討到好處?

於是,本沒有立場的劉髆,如今已經有了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