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 太子(1)(第2/3頁)

若無空間催生,在外界正常栽培。

它們至少需要十年,才能長到可以產膠的樹齡,且最初產量會比較低。

需要經過五年,才能逐漸增高,並抵達高峰,然後持續二十年後死亡。

總的來說,張越還是很滿意的。

只是,選址栽種的事情,比較麻煩。

因為,這些杜仲樹雖然也可以在北方成活。

但,它們要求光照足夠,緯度足夠,且土壤肥力必須足夠。

這種地方可不好找。

所以,張越也只能暫時擱下這事情,等著長安事了,再去選址栽種。

……

翌日,張越尚未起床,田水便來稟報:“主公,方才宗正卿遣使來報,言太子今日歸京,請主公務必前往迎接!”

“知道了!”張越於是立刻起床,然後開始洗漱。

太子據,他也有差不多兩年多沒有見了。

自這位太子殿下南下雒陽主持治河後,張越就與之聯系很少。

只有劉進偶爾會與他講起劉據治河的事情。

起初,劉進談起太子據治河之事,眉飛色舞,興奮難耐。

但漸漸的,他的神色開始有了隱憂,講起雒陽的事情,也是心事重重。

顯然,這對父子已經有了裂縫與隔閡。

不過,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當劉進成為太孫,並建立起屬於他的勢力,他們父子就不可能回到過去了。

旁的不說,就算張越和劉進可以壓制他們的屬下大臣,強行營造出與太子據之間‘父慈子孝’的局面。

太子據的大臣們肯答應嗎?

必定是不肯的。

張越這邊,便是想要息事寧人,也架不住別人一個勁的撩騷啊!

上次,疏勒會戰前後,太子諸臣上跳下躥,跳的可歡實了。

雖然事後,這些人全部被拉了清單,太子據更是宣布與他們劃清界限。

可是,這裂痕已經產生了。

不止是太子據,張越這邊也是一樣。

更不提,還有那道天子密詔的存在。

這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嘲諷!

事到如今,休說是張越了,便是他身邊人也知道了,太孫與太子必有一戰!

而且,極有可能是那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一戰!

想著這些事情,張越就嘆了口氣,悠悠的道:“太子,其實……人很不錯的……”

至少,和太子據當朋友會很輕松。

他那個人念舊,重感情,脾氣也還好,而且學習能力也不錯,不是那種刻板的頑固守舊迂腐之人,是懂得變通的。

就拿治河而言,雖然看上去,這兩年來問題不少。

但至少,治河工程一直在推進。

而且,工程大體保持著良好的秩序,沒有出現像後世楊廣修大運河鬧得天怒人怨的情況。

這就已經很不錯了。

對於封建帝王來說,能做到這一點的,真的寥寥無幾。

可惜啊……

正治這玩意,從來不分是非對錯。

特別是涉及到國家大權的時候,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零和博弈。

贏家通吃,敗者……全家老小,親朋故舊,全部搭進來!

因為,歷史已經用無數次血的教訓,證明了這一點。

最近的一次教訓,更是無比深刻——扶蘇以為自己死了,就可以一了百了。

但事實上,他的聖母與慈悲,不僅僅害死了他自己。

他的妻妾子女,兄弟手足,大臣部將……乃至於整個秦國社稷,全部因他的迂腐與愚蠢而葬送。

可以想見,若張越因為太子據是一個好人,就不願與之爭鬥,甚至主動放棄。

那麽,等其大權在握之後,肯定不會因為他張子重是一個忠臣,劉進是一個孝順兒子而大發慈悲的。

他一定會,也只會——斬草除根,趕盡殺絕!

完了,還要在張越身上踩上一萬腳!

屆時,他張子重自己聖母完了,結果是妻妾子女盡為他人所辱,部將親朋,統統不得好死,恐怕就連太學也要被一把火燒個幹幹凈凈。

只是……

張越忽然低下頭去:“我能想到這些,太孫進未必想的到……就算想的到,以劉進的性子與為人,恐怕也沒法真的踏出那一步……”

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也是劉進為人寶貴的一面。

若不是這樣的話,恐怕張越也不會這麽放心的幫劉進鞍前馬後的做事了。

恐怕……

早有阿瞞之志……

張越想到這裏,深深的吐了口氣:“如今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不過,張越明白,劉進願不願意是他的事情,但大勢所動,他恐怕遲早要面臨抉擇。

就像玄武門以前的李世民。

有些事情,終究不得不做。

而他得做好擦屁股的準備。

……

長安城外七十裏。

渭河的水聲,越來越近。

劉據端坐於攆車上,看著道路兩側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