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章 疏勒會戰(3)(第2/3頁)

長安天子才會對他正眼相待。

才會即使知道他的兒子,也不敢傷害,甚至說不定會以國賓的禮儀相待、照顧。

可是……

該怎樣,才能達到目的呢?

李陵拿起油燈,走到帳中懸掛的堪輿前。

這是他剛剛繪制好的疏勒國地圖,整個疏勒,地方數百裏,在他眼中一覽無遺。

看著地圖,他的眉頭緊緊皺起來,因為他知道,必須選擇一個戰場。

一個對他有利,對漢軍不利的戰場。

可是,疏勒之大,卻極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

因為,疏勒王國,一路平坦,幾乎沒有什麽山丘,對於騎兵來說,這是最合適的戰場。

在這裏開戰,李陵閉著眼睛都能想到,他麾下那些孱弱的仆從軍,會被漢騎玩弄成什麽樣子?

所以……

常規作戰,是一定不行的!

那是找死!

他龐大的大軍,會被漢騎充分利用,而他的本部精銳將疲於奔命!

想到這裏,李陵的眼中就猛然射出精芒來。

“來人!為我取筆墨來!”李陵大聲吩咐。

立時就有人取來筆墨、帛布,送到他面前。

李陵讓其掌燈,自己則跪坐下來,揮筆於帛布之上,開始奮筆疾書。

現在……

他唯一能有機會避免失敗的辦法,只能是——使漢軍入甕,逼迫他們放棄那些不利於匈奴的戰法。

要做到這一點,就只能賭博!

賭那個鷹楊將軍,還要臉!

賭其不敢不接受他李陵以匈奴攝政王發出的挑戰!

若成功,那就又是一次城濮之戰!

……

兩天後,李陵的書信,通過一個使者,送抵張越面前。

而此時,張越已經率軍進入了疏勒王國境內,將軍營紮於紅河之畔。

張越送走使者,然後就拿著李陵的書信,看了起來。

“匈奴攝政王、堅昆王、右校王、故漢騎都尉李陵頓首再拜鷹楊將軍張公諱毅足下:吾聞昔者,孔子欲居九夷,弟子勸曰:陋,如之何?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誠哉斯言!今吾雖羞為匈奴攝政王,卻不敢忘先賢教誨,聖王之道,於是,乃命移風易俗,行君子之治,由是單於孿鞮氏,更為夏氏,右大將須蔔氏更為趙氏;左大當戶呼衍氏,更為周氏……於是匈奴上下,紛紛易姓改服,中國君子之風,徐徐撫之,仁義詩書之道,漸漸入人心!”

“吾聞之,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而後《春秋》作,將軍者,董子再傳弟子,當代《春秋》之承道者也……”

“十月癸未,陰陽交泰之日,吾率軍於紅河北岸,若蒙公不棄,吾願效武王之禮,列陣於彼,不鼓不成列,不重傷,不擒二毛,以君子之戰,與公會獵於疏勒……”

張越看著,輕笑起來,然後將此書信交給周圍將校傳閱。

大家看完,也都是哈哈大笑。

“李少卿在匈奴連腦子都壞掉了嗎?”續相如譏笑著:“自襄公之後,周之軍禮,盡棄之,由是兵不厭詐耳!”

“況且,李少卿難道沒有讀過將軍的《戰爭論》嗎?”

其他人跟著哈哈大笑起來。

在他們看來,李陵真的是做了一個會被人嘲笑萬萬年的決定!

現在,距離牧野之戰過去了八百年,距離楚宋泓之戰也過去了至少五百年,距離城濮之戰亦過去了差不多五百年。

李陵卻忽然又提起那早被埋葬的周軍禮,想玩君子之戰?

這不是搞笑嗎?

但張越卻沒有笑,他看著眾人,道:“公等的意思,吾知之矣!”

“然而……”張越輕聲做出了自己的決定:“吾意應戰!”

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

“將軍,您何必與李少卿這等背主叛逆之人,講什麽君子之道?”有人立刻高聲喊道。

“將軍,李少卿匈奴夷狄之主也,春秋曰:自古中國不與夷狄交,此等小人,何必理會?!”更有人跪地勸諫。

張越看著他們,笑道:“公等誤會了……吾還沒有糊塗到連李少卿的心思與盤算都不知曉的地步……”

這種再簡單不過的激將法,張越豈會不知?

“那您為何?”續相如問道。

張越卻是答非所問,有些激動的道:“昔者,太伯端委以治吳,猶不革裸發文身之習,秦始皇帝開百越,當今天子以閩越叛亂,遷其民於江淮之間,其時固薦奔狐兔之墟,然而,自左傳諸子南下,兩載之間,吾聞閩越之土,已聲華文物不下內郡,番禹、交趾之城,詩書禮樂之興不下河洛之土,去歲禦史察舉,交趾出孝廉三,番禹出孝廉二,天子喜之,於是詔賜左傳名士黃公等左庶長之爵,黃金百金!”

“今上遣唐公通夜郎,閉於昆明,原始開拓,不過直羈絆而已,三十年間,西南群夷,隱於天下,而延和元年,關中大旱,西南諸國輸芋頭等物數百萬石於中國,解天子之大患,由是天子乃命太學收系西南諸國學子,三年之間,太學西南學子,數百之眾,諸國君臣黎庶皆沐王恩,於是風氣漸開而人文漸被,若旋風之被服,吾料百世之後,西南諸國,當如春秋之荊楚,郡縣已定,而民皆中國,人文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