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新裝備(第2/3頁)

只是那個時候的匈奴帝國已然四分五裂,再不復當年之勇。

在冷兵器時代,就是這樣。

武器裝備的優勢,很容易被拉平,甚至逆轉!

在這種情況下,要保持優勢,就要不斷進步,不斷的推出更新更好的裝備。

最好是手工無法制造,至少無法大規模制造的裝備!

在這方面,水利鍛錘系統天然擁有優勢!

考慮到目前的水利鍛錘系統的力量是一千鈞,而漢制四鈞為石,一石百二十斤,合後世三十千克左右。

換而言之,一千鈞的力量,大約是七百五十公斤左右。

這樣的力量,雖然依舊很小,可能還比不上自然界的一些猛獸的咬合力。

但勝在持久、頻繁和耐用。

如此,它便已經有能力生產和制造一些在後世有名的武器了。

張越想了想,便拿來筆墨紙硯,然後畫起了草稿。

第一件,便是馬刀!

在漠北遠征過程中,張越發現,漢軍騎兵所用的武器,無論是長柄的長戟、長槍,還是短刃的劍類,其實都不是為騎兵設計的。

它們都是從戰國時代走過來的武器,其具體形制只是做了些微調。

騎兵的使用體驗感真的是巨差!

旁的不說,長戟的戟頭,對騎兵來說,簡直是非人類!

一般人根本玩不轉不說,效果也很差勁,對多數人而言,長戟類武器就像是星際爭霸1,需要各種微操,還要手速,還得注意運營,根本玩不來。

一個重戟騎兵,沒有三五年訓練,根本上不了戰場,上去就是死!

至於劍類兵器……

槽點就更多了!

長戟兵器好歹還占著長兵器重武器的優勢。

漢軍目前騎兵攜帶的各類長短劍則簡直是騎兵的噩夢!

漢軍通用的鐵劍,是從戰國時代武士佩劍發展而來,其劍身挺直,劍刃狹窄。

幾乎只適合步兵使用,騎兵使用的話,只能直刺,而無法劈砍。

對張越而言,用戶體驗已經不能用糟糕來形容了,簡直是奇差無比!

於是,回來後他就已經決心徹底淘汰那些用戶體驗極差,而且不適合騎兵使用的武器!

而他選擇取代長劍和長戟的武器,自是後世經過無數人改進和實踐後,登峰造極的武器——馬刀!

而且,一開始就是以PLA的65式馬刀為藍本。

一步到位,省卻了其他改進空間。

只要可以制造出來,基本上,這款馬刀能用到騎兵退出歷史舞台了。

因為這款馬刀實在是太棒了!

其無論是砍、劈、切、刺、削,都威力十足,而且侵略性和進攻性非常強!

當然,當前的技術條件是不可能完全復制出PLA在工業機器制造的馬刀的。

但,只要能有其三成質量與一半的威力,對於漢軍來說,也是質的變化!

將這馬刀和其三維結構圖畫好,張越就遞給丁緩,道:“此刀,還請明公組織人手,盡快試造,試造成功後,吾將親驗之,若無意外,會立刻投入大量生產制造之中!”

有了水力鍛錘,大規模的生產馬刀,就有可能。

從現在開始算,到明年春夏之間,五千到七千把馬刀應該是可以生產出來的。

若是材料充足,人手齊備的話,一萬把也是有可能的。

以最低五千把馬刀算,屆時張越就將擁有五千裝備了在這個時代來說,相當於外星科技的騎兵。

當然,一把馬刀還算不上外星人。

張越繼續埋頭繪制起來。

這次他畫的是一副甲具。

在漠北之戰過程裏,他本人親自穿戴著米蘭甲上陣殺敵。

體驗過後,他發覺米蘭甲的諸多好處與弊端。

好處當然是夠結實,夠堅固!

匈奴人的刀槍劍戟根本破不了米蘭甲的防禦,最多只能在甲面上砸出一個小坑,讓甲內的人感受到一點疼痛而已。

但,這種甲具太貴,而且太重了。

根本不適合騎兵使用,或者說不適合大規模裝備!

在回師路上,張越就一直在回溯著記憶裏的各類影視遊戲新聞資料裏出現過的騎兵甲具。

考慮到當前漢軍的作戰任務和未來的作戰區域,重騎兵的重甲自然被pass!

因為漢軍目前的敵人匈奴,是不可能給漢軍的重騎兵什麽發揮空間的。

輕甲,堅固、易用,耐用,成為了張越選擇的標準。

思來想去,最終張越決定,以輕甲為主,只用鐵甲來保護胸腹。

於是,便模仿唐代的明光鎧的制式,再參考後世的胸甲模式,設計出了一套輕甲。

其核心就是兩塊堅固的保護胸腹與後背的鐵甲片,其他部分則用皮具。

這樣,便可以確保騎兵的負重不會太高,也可以保證騎兵的戰場生存率。

將圖紙畫好,張越照例遞給丁緩,道:“此物亦要托明公用心,盡快拿出成品,進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