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抉擇(2)(第2/3頁)

西域地區,早就是一個亂戰場。

逼得太急了,西域三十六國一起跳反,便是他先賢憚成為匈奴單於,也討不得好。

再說,現在的情況,對匈奴是最經濟,同時最適合的格局。

西域三十六國,除了少數國家外,其他諸國,全部要按年向匈奴朝貢!

哪怕是烏孫這樣的大國也不例外(雖然只是象征性的)。

此外,他們還需要負責和承擔,匈奴在西域的騎田開銷、駐軍的開支和消耗。

遇到戰爭,更是要出錢出糧出人出力。

錯非是大軍一動,若不發泄發泄,下面的人就可能跳反,先賢憚甚至不願意讓他們進城。

但,能讓他們快活一天,便已經是極限了。

再玩下去,就要出事,故而,先賢憚只能勒住韁繩。

好在,快活了一天,各部騎兵應該都已經發泄完了。

所以,下面的人的意見不會太大。

提起馬鞭,先賢憚走向前去,道:“烏孫的察糜,已經派人來通知本王,烏孫人服軟了!”

“屠奢英明!”眾人紛紛拍馬阿諛:“稍微恫嚇,便不費一兵一卒,而消除我軍後患!”

“嗯……”先賢憚搖搖頭,道:“別高興的太早了!”

“烏孫人的屈服,早在情理之中!”

烏孫,雖然是西域強國,但其勝兵不過數萬,還分裂成兩個勢力。

哪怕如今,其大小昆莫似乎都有心向漢靠攏,並積極與漢貿易、聯系。

但實則依然處於分裂狀態。

而且,烏孫人的心態依舊很卑微。

沒有漢軍的正面支持,他們無法直起腰杆,真個與匈奴為敵。

此外,烏孫人也沒有那個必要,更沒有那個決心,敢與匈奴撕破臉!

沒看到,現在烏孫昆莫的左夫人依然是匈奴的居次嗎?

其小昆莫,更是匈奴夫人所出的宗種!

在這一點上,便注定了烏孫必定屈服。

然而……

壓服烏孫,只是一個開始。

先賢憚的視線投向東方,群山之外,那環繞在居延澤、玉門、敦煌、酒泉、武威、朔方的數千裏長的邊墻、障塞、堡壘之上。

先賢憚知道,那是一道銅墻鐵壁!

以他的兵馬,別說是攻破了。

恐怕全軍累死,也無法動搖其分毫!

而且,漢朝沿著這條邊墻,還在其外圍,布置了三個大釘子。

在西域輪台王國廢墟建立起來的輪台要塞;在五原塞外圍修建的光祿塞;以及建立在河套平原外圍的受降城。

西域方向的輪台要塞與屯田區,更是經過了十幾年的加固、維護與擴大,發展至今,成為了一個擁有十幾萬畝屯田,屯田軍民上萬人,幾乎可以自給自足的橋頭堡,也因而成為匈奴的眼中釘、肉中刺。

匈奴曾多次集結重兵,意圖攻陷輪台,但是,始終是功虧一簣。

然而先賢憚此刻卻燃起了攻陷輪台的野望!

因為……

相比較那和刺猬一樣的居延,以及漢軍重兵猬集的張掖,輪台無疑是一個理想的對象。

輪台要塞,雖然城高墻堅,但卻是一個暴露在其邊墻範圍外的孤島。

它只是一個與玉門塞有著一條狹小的陸上交通聯系,並暴露在漢朝龐大的邊墻防禦系統之外的孤島。

只要能想辦法切斷其與玉門的聯系。

那麽,輪台就會陷入包圍。

唯一的問題是——過去的例子表明了,漢朝是絕不會放棄輪台的。

一旦輪台有警,其屯駐在居延的兵團就會立刻出塞救援。

同時,在玉門—樓蘭方向,也會有大批騎兵前往救援。

一旦時間超過半個月,張掖、酒泉甚至是朔方的漢軍,也會迅速趕到。

屆時,他的主力就會暴露在漢軍的重兵集團面前。

這是過去的兒單於、句犁湖單於與且鞮侯單於也不敢做的事情!

那和找死沒有區別!

近漢邊塞,等於幫助漢朝縮短補給線。

而在漢軍的攻擊範圍內作戰,匈奴人要面對的就將是一個完全體的漢軍!

完全體的漢軍有多強?不需要再贅述了。

自從漢朝的元光年後,漢朝就沒有在其邊塞周圍一千裏內吃過任何一次敗仗!

即使是當年,其趙破奴兵團被圍殲在匈河,兒單於以舉國之兵攻打受降城,也落得一個頓兵不下暴斃城下的結局!

所以,先賢憚知道,他的選擇很重要,時機也很重要!

“加緊派人去催促和利誘羌人、月氏人……”他回過頭去,說道:“讓他們盡快發起進攻!”

只有漢朝後院亂起來,其主力被牽制在令居、河湟地區,他才有機會。

而且,他的動作必須盡可能的快。

他很清楚,即使漢朝主力被牽制在河湟—令居—武威,留給他攻陷輪台的時間也不會超過一個月。

一個月拿不下,就必須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