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2章 寇可來,我亦可往!(2)(第2/2頁)

“寬恕?”張越笑了。

“孟子曰: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中國自古,便有寬恕之風,謂之君子之行也!”

這些人聽著,終於露出笑容,紛紛頓首拜道:“天使仁慈,罪奴等感恩不盡!”

張越聽著,卻也只是笑笑。

為他們可憐的文化知識感到悲哀。

確實,中國自古君子,有恕心。

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但這句話反過來,也可以理解為‘己所之欲,施之於人’。

這就是教化。

孔子、孟子、墨子、韓非子,老子、屍子、莊子……

無數先賢都曾孜孜以求的道路。

將中國文明、制度與法制,播散天下,化夷為夏,天下大同。

教化有兩條腿。

一條腿是詩書禮樂,這是文功。

另一條腿就是破山伐廟,毀滅淫祀,誅絕野蠻,祛除胡風。

這就好比,在學校裏,學生若是安分守己,專心讀書。

老師自然是因材施教,諄諄教誨,引導他走上一條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有貢獻的康莊大道。

可是,若有學生調皮搗蛋,不愛學習,反而沉迷於各類有害身心健康的活動裏。

譬如早戀啊、暴力啊、霸淩他人啊。

老師若是坐視不理,那就是害他。

而現在,作為老師的大漢帝國,脾氣是很暴躁的。

打戒尺,罰站和罰抄,只是小兒科。

僅僅是用來矯正一些有些劣跡的學生的手段。

對於呼奢這種嚴重沉迷於暴力、色情與遊戲,企圖當一個小混混的劣生。

老師迫不得已,也就只能用些比較嚴格的手段來矯正了。

譬如說,雷電法師楊教授的方法就很不錯嘛。

可以讓呼奢人從身體到心靈,全方位的感受一番大漢老師的威嚴與胸懷。

反正,等他們長大了,懂事了,肯定會感激的。

……

走出軍帳,張越就對續相如道:“續將軍,煩請將軍派兵去控制和協助呼奢牧民,整頓其牲畜、訾產,恢復秩序!”

續相如點點頭,道:“回稟侍中公,末將已經在做了……”

在戰鬥結束後,他便派了一個司馬部前去負責此事。

而經歷了呼揭人折磨、摧殘後,呼奢人早就已經沒有了什麽心氣神。

而面對身為救世主的長水校尉,自然是萬般服從,一切順從,近乎予取予求。

“侍中公……”續相如小心翼翼的問道:“您打算如何處置呼奢部?”

“呼奢勾結匈奴,大逆不道,其罪滔天!”張越輕聲說著:“如此大罪,焉能再留其在此?”

“侍中是要流放他們?”續相如問著。

流放,是漢室對於附庸的一種嚴重懲罰。

譬如說,湟中月氏義從,就曾有部族不敬天使而被流放到了西海,與羌人雜處。

“流放?”張越笑了:“本使只想要讓他們贖罪而已!”

單純的流放,只能造成問題,而無法解決問題。

也無法真正有效的震懾他人。

最重要的是無法產生什麽經濟效益。

張越看著續相如,輕聲道:“呼奢部的青壯,當去內郡,去家上的治河都護府麾下,開山鑿河,三年勤奮,方可贖其罪!”

“至於婦孺……”

“發與漢商,紡紗織布,營做女工……”

呼奢部,應該還有起碼四五萬的人口。

其中青壯男子,在一萬上下,余者都是婦孺老弱。

在張越看來,這可是很有利用價值的勞動人口。

在草原上走了一圈,看過了各地牧民的情況後,張越就已經知道了。

遊牧民其實和中國的農耕人民是一樣的勤奮、耐勞與忠厚的。

想想也能理解。

逐水草而居的人民,倘若不勤奮、耐勞,早就餓死了。

若不夠忠厚,豈能忍受上層貴族的層層剝削與壓迫?

東亞民族,事實上都有這麽一個特點。

這片土地,資源不夠豐富,氣候不夠宜人,環境也不是那麽安逸。

至少是沒法和亞馬遜叢林與非洲、印度次大陸的肥沃之地相比的。

內郡有水旱蝗澇,各種天災人禍,連年不絕。

草原上也是一般。

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民族,必須勤勞,必須勇敢,必須耐勞。

不然,不需要敵人,大自然就會淘汰他們。

尤其是草原上的婦女們!

不夠勤奮、耐勞和逆來順受,就絕對活不長!

而這樣的婦女,是最好的勞動人口。

至少,楊孫氏和袁氏會非常喜歡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