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1章 技術壁壘的狂想(第2/3頁)

然後,就下了懸賞。

“有能制可切削、銑膛之器者,賞百金,征為工商吏!”

眾人聽著,都是紛紛頓首。

心裏面,自然立刻上心。

這也是中國式政治的微妙之處。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後世的4V,就曾上演過很多好戲。

某個綠黨政客,點贊香蕉皮沾醬油後,一堆人跟風,鼓吹什麽這樣的吃法才是正宗、環保、完美。

而在封建時代,為了拍達官貴人的馬屁,上上下下的人,真的是什麽辦法都用的出來。

更不提,張越所說的器械,落在那些隨行的作坊主耳中,簡直是天籟一般。

這種既可以拍馬逢迎,還能賺錢的事情。

誰不上心?

當下,立刻便有人將這個事情提到了自家的重點工程上面。

張越卻是看了看周遭眾人的神色,便再不提此事。

他知道,很快自己便可以看到成果!

因為……原始的機床,其實技術含量不高。

只是隔著一層窗戶紙,捅破後便沒有什麽障礙。

實在不行,張越還可以讓丁緩出手,‘指導’一二。

而機械制造,只要開始,就沒有回頭路。

特別是在工坊園的這樣一個特殊環境中,逐利的資本,會瘋狂的開展技術競賽。

看完鐵模生產,張越就又在丁緩的陪同下,來到了工坊園的核心,少府作坊的實驗場所。

一個多月前,張越曾在這裏,看到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台水力鍛錘。

那台水力鍛錘,只是從目前關中廣泛存在的水錐,放大而來的版本。

靠著積蓄的水力,帶動鍛錘,就像小孩子玩的蹺蹺板。

利用重力和地心引力,作為動能來源。

即使如此,當時依然震撼了烏孫人,讓他們目瞪口呆。

但現在……

若烏孫人再來此地,他們恐怕就不是震撼了。

而是驚懼了!

因為,如今的水力鍛錘,已經是發展到第二代了。

第一代,只是驗證機,作為技術驗證存在。

所以,結構簡單,技術含量很低。

在驗證了,水力完全可以成為機械動能來源,提供日夜不休的力量後。

丁緩帶人,改進了鍛錘系統。

首先是更換了錘頭,從石錘變成了鐵錘。

然後是改進了動力系統,從原先的蹺蹺板,簡單的利用水力和重力來做功的結構,改成以數個巨大木制葉輪來帶動的動力系統。

最後,就是增加了限制鍛錘高度的石墻。

使得鍛錘可以快速的捶打,節省了時間,更少了浪費。

不過,這還只是第二代。

更先進的鍛錘系統,已經在設計中。

張越看完,非常滿意,深感自己的那本小冊子沒白給!

要換了他來做這個事情,且不說沒有時間。

便是有,怕也沒有這麽快。

更不可能,像丁緩這般,能培養出大量的技術工匠——如今,少府作坊裏,已經有上百位工匠,學會了制造類似的鍛錘系統。

若是張越的話,很可能他造是造出來了。

但,下面的人依然是兩眼一抹黑,不知底細。

說到底,他對技術其實不懂。

所能做的,也只是照著回溯的圖紙加工、制造。

而沒有能力,用當世通俗的語言,講解出來,更沒法像丁緩這樣的大匠般,可以手把手的教導,甚至耳提面授,指點不足。

“丁令吏……”張越將丁緩叫到身邊,看著他,勉勵道:“待下一代鍛錘問世,本官必為明公向天子請功!”

“未來,便是如梧候一般,也是可以的!”

梧候陽去疾是漢家工匠的偶像,魯班一樣的人物。

因為他是目前唯一一個靠著技術,被拜為列侯的工匠!

丁緩聞言,卻是拜道:“下官不敢獨居全功,皆是侍中教導有方、殿下厚遇之勞……”

他很清楚,沒有這位張侍中,就不可能有今天。

旁的不說,沒有這位的圖紙,就是現在的這個鍛錘系統,他也起碼需要十年才能制造出來,更不提更復雜、更精密的下一代了。

再說……

他也不想出風頭……

列侯?

以前可能是他的目標。

但現在,他只想復興父祖的學派,對於功名利祿,反而不怎麽上心了。

張越看著他,輕聲道:“列侯之封,明公當得起!”

只要下一代的水力鍛錘問世。

那麽漢家的鍛錘機械,就可以達到十五世紀、十六世紀的歐陸水準。

具備生產板甲和火炮的能力!

板甲這種東西,張越不是很看重。

火炮,才是他的目標!

因為,經過他在空間裏的不斷試驗、配比。

如今,已經差不多摸索出了當前時代技術條件下,人工所能配置的最優火藥配方。

不僅僅解決了顆粒火藥的問題,還記錄了所有的實驗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