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4章 張布斯(5)(第3/3頁)

所有去紹興旅遊的人,一般都不會錯過鑒湖。

而到鑒湖,則肯定會看到就在鑒湖邊的濟利王神廟。

這是後人為了紀念這位郡守興建的神廟。

有兩千多年歷史,自漢和帝,一直到後世,代代祭祀,香火延綿不絕!

而三百裏鑒湖,就是馬臻的遺產!

馬臻時代,距離如今,最多兩百年。

而鑒湖工程,工期很短。

從張越回溯的史料來看,大約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基本完工。

耗費也不大,因為馬臻本身是水利專家,所以,因其聰明才智,經過詳細考察後,設計的鑒湖工程,工程量不大,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基本完工。

所花費的資源和代價,也基本都是由會稽郡本身的財稅解決的。

所以,在現在的技術條件下,修建鑒湖,應該不存在任何困難。

但鑒湖工程的好處,卻是數都數不清楚。

首先一點,就是鑒湖工程完工後,這古代越國國都附近的數百裏區域都將化澤國為良田。

至少可以得到兩萬頃的可耕稻田!

足可以安置超過四萬戶人民,在此定居。

還有比這更好的項目嗎?

投資小、回報快,見效更快!

張越再也找不到比這個項目還好的工程了。

所以,他微微凝神,從腦海中回溯出後世的資料和信息,然後就開口道:“微臣建議,首先在揚州會稽郡的舊越池一帶,圍水為湖!”

“臣查過,越池一帶,有大小河溪,三十八條,每至汛期,還有海水倒灌,故人民以為苦荒之所,不願常居!”

“可若設法沿越池一帶,營造堤壩,圍之為湖,則可建一大湖,蓄水無數,更能有效阻攔鹹水倒灌入越池!”

“臣稍作計算後,得出僅需三萬到五萬民夫,一歲之功,即可得數百裏之大湖,化解其周圍五六百裏之澤國,得其美田數萬頃可以安置數萬戶人民!”

“因有此湖之故,新得稻田,可以不受旱災之苦,四季有水,選種糧稻,一歲能收四石以上!”

為了加強說服力,張越道:“不止如此,若此工程可以完工,其在會稽,將如昆明池之於關中,將化會稽為魚米之鄉,使其境內,免受洪澇之苦,無有幹旱之虞!”

本來,天子還不是很能理解張越介紹的這個工程。

但一聽此工程能和昆明池相比,立刻就眼中閃過一絲欣喜之色。

昆明池可是耗資無數,花費無數人力物力,修建起來的人工湖。

但自昆明池完工後,整個上林苑和周圍數縣,就沒有受過什麽旱澇之苦。

哪怕今歲關中夏季發生了嚴重旱災,上林苑的皇田也和往年一般豐收。

微微想了想,天子就開口問道:“會稽郡上計吏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