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4章 基層冗官問題(第2/3頁)

似乎怕張越不知道誰是喬公,他介紹道:“喬公,北地豪傑,畜牧無數……”

張越一聽,就知道是誰了。

喬姚!漢室最大的畜牧主和最大的農場主!

據說,此人牧場常年蓄養牛馬數千,數萬頭羊。

僅僅是牧奴,就多達五百人。

靠著畜牧之利,喬氏在武威、九原之中,威名赫赫,是很多漢軍大將的座上賓。

以至於,此人的名頭,連太史公司馬遷也聽說了,將之記錄在史記之中,成為貨殖列傳裏無數巨賈的代表之一。

不過比起其他賈人,以畜牧業起家的喬氏的社會地位,無疑要高很多。

甚至不被輿論歧視,可以公開的與大儒往來。

畢竟,在儒家和法家的三觀裏,畜牧雖然比不上種田耕地,但也是正道。

當然,現在喬姚先生已經作古,他那龐大的牧場,也隨著他的去世,而分崩離析,被其子嗣瓜分。

武威至九原郡中,現在最大的牧場主,應該是姓王了。

這也是漢室社會的一面鏡子。

富不過三代,貴不過兩代。

有漢以來,概莫如是。

國家不遺余力,費盡心思的拆散著大家族,肢解著大豪強,極盡一切手段阻止任何勢力在地方坐大。

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中央集權的統治。

張越卻是放下手裏的茶杯,看著牛勝,道:“我觀牛生策文內容,頗有見地!”

“地方基層,胥吏冗員之事,確乃國家弊端!”

“牛生能夠洞見此弊,毅然提出,可謂君子也!”

“不敢!”牛勝連忙拜道:“小人不過是略盡士人責任而已!”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張越起身,道:“而天下興衰,士大夫之任也,故孔子有春秋之誅,誅亂臣賊子,誅不作為之庸碌之士也!”

“牛君能洞見此弊,吾以為善,欲舉薦閣下為國家之臣,不知牛君願否?”

牛勝聞言,大喜,連忙拜道:“在下惶恐,愧不敢當!”

他試探著道:“能為侍中牛馬走,便心滿意足!”

張越聽著,卻是嚴肅的道:“不然!春秋曰:臣無將,將則誅,人臣不該有私,故吾生平不養食客,不蓄奴婢,不兼田產!”

開什麽玩笑?現在都什麽年代了?

他可不想開歷史倒車,去玩孟嘗君那一套。

況且,所謂食客,其實不過是些墻頭草罷了。

魏其候竇嬰和武安侯田蚡的故事,早就向天下人證明了,食客是有好處才會依附你,一旦有事,溜得比誰都快!

牛勝聞言,一臉崇拜的看著張越,拜道:“侍中公義,在下感佩……”

“只是,在下身材粗矮,容貌不佳,恐怕要辜負侍中好心了……”

說著他就自卑的低下頭。

當世天下,是一個看臉的社會!

國家選取官員,有一項硬條件,要求應選者身高、五官達標。

而長的俊秀的人,甚至會得到很多加分。

譬如當初,平津獻候公孫弘第一次面聖,就因為長的好看,而被當今天子親眼相加,簡拔為官,從而開啟了他的傳奇人生。

至於醜逼?

不好意思,哪怕才華再高,也是沒有什麽機會的。

張越聽著,卻是不以為意,道:“國家用人,豈在相貌?仲尼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傅說、百裏奚、晏子,皆其貌不揚,然皆為當時名臣!”

“當然,如今世風確有些問題,故而,要委屈牛君,暫時只能先去珠崖、詹耳或者鍵為、朝鮮為官,從一縣縣令做起……”

乍一看,這縣令的起點,看似很高。

實則不然!

珠崖、詹耳、日南、交趾、鍵為、朝鮮,甚至朔方、九原等新疆土是出了名的地廣人稀。

而且,因為如今漢室輿論風氣和傲嬌的士大夫們的緣故,所以,只有漢家移民和漢家官吏才算人。

其他當地土著,大約相當於兩條腿走路的禽獸,是不會出現在編戶齊民的戶籍上的,更不會被統計。

故而,相當多的地方,一個縣治下千把人。

只相當於中原的一個鄉甚至一個大點的亭裏的人口。

故而,邊疆地區的官吏要求相當低!

在中原當過縣令的人,只要願意去邊塞,起步就是郡一級的主要官員,甚至太守!

像張越的便宜弟子袁常,曾經拜陽夏人黃霸為師,學習法家。

在袁常操作下和五銖錢開路的情況下,黃霸先是捐官當了右扶風的一個千石官員,然後通過運作,去了鍵為郡,直接當上了太守!

所以,張越舉薦牛勝去邊郡當官,真的是不費吹灰之力。

幾乎不可能有人有異議——現在漢室邊郡,只要是人,都要!

從來不挑三揀四!

尤其是在南方的交趾、日南,當地的郡守們每次回朝述職,都只有一個要求,多給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