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6章 震撼(1)(第2/2頁)

其中只有七千多片,能夠辨認或者有研究價值。

但這已經足夠了!

因為,他從這些簡牘裏,找到了小半部楚國史書。

其中,正好就有《鄭武夫人規勸孺子》。

總計二十一支竹簡,差不多一千兩百字,雖然都是以大纂寫成的,且散落在數以萬計的簡牘之中,錯非張越,開了外掛,不然其他人再強也無非將它們整理起來。

也正是因此,張越才有這個底氣。

當然,其實哪怕沒有找到這篇簡牘,張越也能‘發明’一篇。

反正,蘭台堆磊的簡牘,成千上萬,大部分都沒有人關心。

他隨便在裏面找幾個已經字跡模糊的簡牘,再做舊一下,誰能知曉?

這個時代沒有後世的那些測定技術,基本上是不可能有人搞清楚的。

眾人聽著張越的話,一下子就都激動了起來。

那個老儒生甚至淚流滿面,哭著說道:“其文安在?願侍中與我一閱……”

再沒有比士大夫們更關心這種事情的了!

關乎禮法,誰不重視?

也正是因此,古文學派,才會層出不窮。

只是,古文學派的大部分所謂‘古文經典’,出現的太蹊蹺,而且,其文法、用詞和經義,都和現存的今文學派的經義,背道而馳。

很難讓人信服。

但石渠閣和蘭台的殘簡就不一樣了!

眾所周知,秦始皇雖然焚書坑儒,盡毀六國史書。

但是……

他沒有做絕,當年他曾下令,將六國史書和其他所有搜集到的諸子經典,運到鹹陽,藏在阿房宮之中。

是項羽的那一把大火,葬送了這些珍貴史冊和先賢智慧的結晶!

大量的珍貴史冊與先賢典籍,幾乎都被焚燒的幹凈。

其實儒家,還不是最慘的。

真正悲劇的是墨家與楊朱學派。

墨家的著作,現存只剩下了《墨子》一書,其他經典,特別是在秦國的相夫氏之墨兩百年的心血結晶,全部被毀。

楊朱學派就更慘了。

連渣都沒有剩下來……

張越這次整理簡牘,就整理出了大量相夫氏的殘簡。

其中記錄大量技術和先人的智慧結晶。

有不少,完全可以在現在復制出來,依然能領先世界!

張越聞言,微笑著道:“蘭台殘簡,國家機密,漢家制度不許外傳……”

“不過……”張越面朝建章宮方向拱手拜道:“天子聖德,許小子可以抄錄部分……”

他從懷中摸出一張白紙,遞給那老儒生:“zhang者請看,這就是小子所抄錄的《鄭武夫人規勸孺子》一文……”

那老儒生幾乎是顫抖著雙手,上前接過那張白紙,將之打開來,看著上面的文字,只是讀了一遍,就笑著哭起來:“是先王之書也,是先王之書也!”

先秦的史書,其書寫是有其公式和規格的。

其文字、詞語的用法,都與現今大不相同。

而恰好,這位老儒生是專門研究和鉆研先秦典籍的老人。

只是看一遍,他就知道,這是真的!

因為,現在的人,幾乎無法再模擬古人的文法和寫法了。

不是因為能力不行,而是時代背景不一樣,就算勉強模擬,也模擬不出那種風骨和氣度來。

更不提這紙上不僅有文字,還繪了副圖,正是鄭武公去世後,鄭國人蔔於宗廟的蔔噬圖。

這就更做不得假了!

而其他認識這老儒生的人看到這個情況,紛紛湊上前來,拜道:“王公,請予晚輩一觀……”

老儒生看了看張越,在得到張越同意後,將手裏的紙張,遞給了其他人,讓他自由傳閱。

眾人看了一遍,眼中都滿是震撼。

“是真的……”眾人對視一眼紛紛點頭。

沒有辦法,紙上的文字,不僅僅行文和用語,幾乎和大家所讀的其他古代經典如出一轍。

更重要的是,其中鄭武夫人所規勸孺子的話,完全符合其當時的心態。

只是,終究,這紙上的文字只是手抄的。

在沒有見到蘭台殘簡,親眼看到那些用戰國大纂寫成的文字前,沒有人敢下定論。

畢竟,茲事體大!

眾人相互看了看,然後不約而同的面向張越,拱手拜道:“侍中公,吾等這就去向天子請命,請入蘭台,一觀簡牘原貌!”

張越自然微笑著點頭,道:“小子與諸公同去……”

至於楊宣?

他此刻,已經成為了路人,變成了配角。

在如此大事面前,他和他的左傳學派,已經變得微乎其微了。

沒辦法!

在重建天子之禮,重建王道禮法的大事面前。

區區左傳學派的生死存亡,無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