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7章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2)(第2/3頁)

他看著那個年輕的侍中官,再無恐懼和畏懼,反而充滿了勇氣和氣概。

“侍中難道有不同意見?”解延年昂著頭,像一個驕傲的戰士,此刻,他想起了先賢子路,縱然刀斧加身,但依然從容的戴上冠帽,坦然赴死。

“鄙人,年十八得老師授《詩》,以教先王之義,學先賢之道……”

“那何為《詩經》之義呢?”張越忽然笑著問道。

這個問題若換一個時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讀書人,恐怕都能回答出來。

可惜,在這個時代,別說毛詩派了,就連資格最老的齊詩派的創始人轅固生在此,也要一頭霧水。

何況解延年這樣的毛詩學派的年輕人?

他聞言一楞,感覺頭皮發麻。

對啊……

《春秋》有春秋之義,尚書有先王之義,那詩經之義呢?

他勉勉強強的答道:“或是教化?”

旋即他就立刻推翻了這個答案,因為他老師告訴他,《詩經》傳到孔子手裏的時候,孔子筆刪之,以定三百一十一篇,是所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孔子晚年曾經告誡門徒們說:我之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名!

所以,大小毛公堅定認為孔子絕不是無的放矢,留下的詩經。

每一篇流傳下來的詩經作品,都有著它背後蘊含於的深刻含義。

於是毛詩學派經過長期研究和反復探索終於發現了一個重要證據——詩經風雅各篇中所載的詩歌有超過六成是諷刺詩!

於是,大小毛公歡呼:夫子果不以空言經也!

於是在這兩位大儒的領導下,毛詩學派找到了解開孔子遺存的詩經精神的鑰匙——美刺。

什麽叫美刺呢?

明面上講好話,實則是諷刺、暗諷。

所以他迅速補充道:“兼有美刺,以諫君王三公!”

“呵呵……”張越聽著,微微搖頭:“解生所言或許有理吧……但是……為何《詩經》開篇便是《關雎》?”

“本官閑暇時,曾經略讀貴學派的《詩經訓詁》,略知貴門主張……”

“但貴門先賢從未說過,何以孔子以《關雎》為詩經篇首!”

“這……”解延年忽然想了起來,眼前這人曾經意欲拜入君子館,但最終沒有成行的故事。

從這個角度來說,他確實可能讀過和了解過毛詩學派的理論和思想主張。

而他提出的這個問題,更是像一道閃電,劃過他的心間。

毛詩學派在現在,主張詩經乃孔子所謂‘不如見之行事深切著名’思想的直接體現,除了大雅、小雅美先王之制外,其余篇章基本上都有著諷刺當政者不施仁政的意圖和背景。

對此,毛詩學派通過數十年研究,考證出了許多篇章都和春秋記載的一些災難與戰爭相關。

於是,在毛詩學派看來,這就是自己的成功。

也因為他們考證出了許多實錘,故毛詩學派的發展比起總是空對空的齊詩、魯詩要更被人接受。

但……

在現在,解延年卻發現自己遇到了一個天大的難題。

就是這個侍中官提出來的。

既然孔子‘不以空言經’,還曾經特別告誡門徒們‘不如見之行事深切著名’。

那麽為什麽孔子要將《關雎》放在詩經的擡頭,作為詩經的靈魂呢?

《關雎》人人會背,甚至可能連三歲孩子都能背誦。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起首的第一句更是膾炙人口,堪稱流傳度最廣和傳唱度最高的一句詩詞。

但……

孔子為何將這首男女情愛之詩放在詩經起首呢?

不止解延年,董越和呂溫等人也陷入了深深深思之中。

已故的董仲舒教育過他們——夫子(孔子)一字之褒,榮於華袞,一字之貶,嚴於斧鉞。

就如《春秋》之中,起始第一句話:元年春,王正月。

直接為公羊學派提供大一統思想的理論支持和基礎。

所以,公羊學派才會無比關心那些‘春秋之中非常可怪異之事’,就尋思著想要從這些記錄裏找出孔夫子埋下的伏筆和其背後隱藏的莫大含義。

毫不客氣的說,要是孔子如今復活,恐怕會發現,他留下的每一個字都被徒子徒孫們翻來覆去的研究。

甚至連錯別字,漏字,都成為了無數人爭相研究和討論的重點。

為什麽呢?無數的疑問,不絕於耳。

在西方,人類一思考,雅威就笑了。

而在中國,儒生一思考,孔子就哭了。

因為,又有人在想辦法曲解和扭曲他的意思了。

此刻,整個世界都是一片寂靜。

人人都皺著眉頭,思考著張越的問題。

孔子為何要將《關雎》作為詩經首篇?這其中究竟隱藏著何等高深莫名的道理?

只是想想,人人都血脈僨張,難以自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