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5章 部署(第2/3頁)

“或許是這樣吧……”張越點點頭,道:“但諸君換一個角度想一下,或許是因為當地的開發還不夠的緣故……”

驪山周邊,張越是去過的。

不僅僅原主去過,他也去過。

當日從南陵前往驪山,向黃家求助。

張越就看到了驪山附近的山區情況,雖然山地多,但也有平原,也有適合耕種的土地。

但,當地的百姓,卻普遍種植小麥、高粱等作物。

當時張越就覺得,若能在驪山地區,修建大大小小的小水利——那種長度一裏或者幾裏的渠道,將整個驪山山區打通,形成一個大型水利網絡。

那當地的農業,一定能得到極大發展!

千萬不要小看小水利。

事實上,小水利對農業發展幫助,其實作用不比那些規模宏大的工程小。

尤其是,中國這樣的小農經濟社會。

某村有水利和沒有水利,是兩個世界。

前者可能小康,而後者一旦遇到氣候災害,立刻就要破產。

所以,張越已經做好了在新豐縣轄區,大修特修各種中小型水利設施的打算。

張越看著眾人,對他們說道:“新豐縣北臨渭河,南有戲水,水力資源充沛,雖有驪山之阻,但本官相信,只要做好了計劃,拿出了決心,驪山之險不足為道!”

“所以,本官希望諸君回去以後,都仔細查找歷代典籍,一起將新豐的水文情況以及境內大小河流都整理好!本官回來以後要看到這些相關資料!”

這個事情不算難,只要用心去查,總是能查到的。

所以張越也就沒有作弊,而是將此事交給這些官吏去做。

總要給點事情給別人去做吧?

不然,事情都被上級做了,要下級做什麽呢?

張越要的,也不是一個跟著他混吃等死的利益集團。

而是一個充滿戰鬥力和活力,能積極主動做事的小集團。

“諾!”眾人聽了,齊聲領命,人人都是摩拳擦掌,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自秦以來,修水利,向為升官發財的最佳道路。

只是,水利工程,耗資巨大,一般都是以國家意志來主導。

歷史上,秦人為了修建鄭國渠,甚至停止了對外征戰,集中全部力量,投注於鄭國渠工程上。

國朝修建龍首渠和六輔渠,也都是廣泛發動了整個關中的力量來做。

如今,張越還沒有上任,就已經將水利和道路,列為新豐縣的頭等大事來抓。

更讓自己等人去查找水文資料,這就是擺明了要在新豐大幹一場!

雖然,現在還不知道他的計劃和打算怎麽做?

但,僅僅是修水利這三個字,已經足夠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了。

特別是貢禹等太學生,聽到修水利,就跟打了雞血一般。

公羊學派和法家的聯盟,使得公羊學派的政治家也感染上了法家的基建狂魔病。

而且發作的很嚴重。

比起法家,單純的只是想要富國強兵,公羊學派的儒生,在水利工程上,投注了更多感情。

公孫弘任丞相,就建了龍首渠。

兒寬當內史,就主持了六輔渠。

在居延,在酒泉,在張掖。

公羊學派的官吏們與他們的法家同僚們一起聯手建造了規模宏大各色大小水利渠道。

將那個舊日的夷狄牧馬之地,匈奴遊牧之所,變成了今日的塞外江南。

受此影響,太學的太學生們,也感染上了基建傳染病。

只要聽說要搞基礎水利建設,四肢都舉了起來。

“善!”張越看著鬥志昂揚的眾人,滿意的點點頭。

然後他走到了另一側,看著那塊布帛上的數據,對眾人道:“欲治新豐,首在治吏,首在士大夫!”

“發動和動員新豐的士大夫與官吏,關乎新豐未來興衰!”

“所以吾打算與諸君過幾日,一同去新豐走一走,挨家挨戶的去找地方官吏和士大夫談一談……”

“要讓新豐上下,都知道吾與諸君的誠意!”

“要讓官吏與士大夫們,皆知,吾與諸君,乃是為新豐百姓萬民謀福利,不是去新豐享受和當富家翁的!”

這也是張越接下來工作的重點——將整個新豐縣上下的官吏,都變成一個機器。

一個團隊,一條被擰在一起的繩子!

力向一處使,勁往一處來!

這事情當然很難很難!

然而,兩百多年前,商君在秦國就做到了!

他將整個秦國上下,都打造成了一台機器。

秦國官吏的恐怖和利害之處,當年荀子入秦就看的明明白白。

國家一聲令下,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男子,都將得到命令,都將按照命令行事!

於是,秦國並吞六國,橫掃群雄。

兩百多年前,商君能在戰國初期,卿大夫勢力強大的秦國做到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