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不考進士考交大(第2/3頁)

“噗!”

胡廣直接噴了,可不是,真真正正差了一點!

我問你的不是這個,而是陛下是什麽意思?

楊榮黑著臉道:“我怎麽知道,現在不管什麽意思,咱們還能反對嗎?不光咱們,就算是所有朝臣,又有誰敢質疑陛下的決定?”

內閣的幾位面面相覷,還真是這麽回事。

你們都磕頭下跪,集體表態,願意支持陛下修路,現在誰還能反對?

可問題是大家夥想象中修路不該這樣的。

鎮國神器擺在那裏,把道路鋪上,然後運行起來,大家夥就等著發財,可現在看起來,事情要復雜多了,實在是讓人頭大啊!

內閣無可奈何,將旨意下到了禮部,禮部又下給了六科。

就在一圈人都迷糊的時候,一座名為“交通大學”的學堂在京師成立了。

相比起官員的迷糊,民間的反應可以說是熱鬧沸騰。

各種報紙,爭相報道。

最令人意外的是漢王朱高煦居然接受了專訪,親自給交通大學做廣告,就問你這個力度夠不夠大?

“殿下,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座交通大學為何取名交通大學,又要教導什麽?”

“交通二字,取自交流溝通,自古以來,我們就是個龐大的國度,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為了便於管理,我們設立了很多方法,比如驛站,比如烽火台,比如秦直道,大運河,還有八百裏加急。”

“這些的目的都是為了傳遞信息,實現物資和人員的交流。交通大學成立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千古難題。至於為何叫大學,這是為了區別過去的書院和學堂,在這裏教導的科目非常龐大,凡是能牽涉進去的都在其中。”

“至於你提到具體的教學內容,包括數學,化學,物理,也包括采礦,冶金,加工制造。還有水利、橋梁、機械、土木工程……總而言之,這所學堂所教導的,都是目前為止,各種最先進的科學知識。”

面對記者的提問,朱高煦一改往日的寡言少語,變得侃侃而談起來。

“殿下,你提到是教導科學知識的,那我很好奇,您會不會去教導學生呢?”

朱高煦大笑,“事實上我會擔任交通大學的教務長,而且我還會邀請輔國公前來授課!”

“什麽?”

記者大驚,“您是說輔國公都會過來充當老師?那學生們豈不是太幸運了?”

朱高煦笑道:“的確,輔國公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好老師。除了他之外,像陶成道陶先生,還有許許多多有真才實學的人物,都會加盟交通大學。我們的唯一目標就是為了大明培養超一流的理工科人才,我們不能糾結在聖賢教化之中,必須向前看,向著未來去求索全新的知識。用新的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

“我很想借助你們的報紙,向所有的年輕人提出倡議……我相信大多數年輕人是懷著理想的,就跟當初的我一樣,你們的追求不該只是顏如玉和黃金屋。我熱切期盼你們,能投入到一個全新的領域,一個充滿了無數吸引力的未知世界。讓我們攜手推開一扇科學的大門,我可以向你們保證,在這個領域裏,得到的快樂和滿足會遠超宦海仕途萬倍。”

……

“果然,不愧是柳淳的門生,這忽悠的本事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同樣剛進京不不久的禮部尚書蹇義看了一會兒,就把報紙扔到了一邊。

他才不信朱高煦的鬼話,說到底,還是文官太不爭氣了,才讓人家有機可乘,頻頻打臉。

身為今科會試的主考官,蹇義覺得必須要真正選出幾個人才。

一定要品學兼優,有辦事能力,是真正的可造之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跟柳淳對戰,並且戰而勝之。

“你們都不要跟著,老夫要去看看各地的舉子,到底有沒有本事。”

這位禮部尚書大人也玩起了微服私訪,他去的第一站就是江西會館。

為什麽要選擇這裏呢?

沒有辦法,整個明初,最出人才的地方就是江西,連南直隸和浙江都要甘拜下風,江西舉子夠強,就萬事大吉。

蹇義懷著熱切的心情,來到了江西會館,裏面也正在討論著,而且還十分熱烈。

“果然都是熱血青年,就是有活力。”蹇義笑呵呵走進來,可是當他看見桌面上擺著的報紙之時,老臉頓時垮下來了。

你們要看清楚想明白,千萬別上當啊!

“諸位同鄉,實不相瞞,我已經想好了。前些年,黃觀黃大人就去過江西,要求各地秀才生員要了解時事,不能當一個書呆子。當年天子在奉天殿測試百官,結果我們的官吏連孩子都不如,這是什麽?這是恥辱!讀書人的奇恥大辱!”

剛走進來的蹇義一聽,差點趴下,好狂妄的小子,老夫記住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