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永樂大典(第2/3頁)

“陛下深謀遠慮,臣五體投地。”

朱棣冷哼道:“我還以為你會說自己才不堪用,推辭位置呢!”

柳淳突然大笑,“陛下覺得臣是那麽謙虛的人嗎?”

這倆貨互相看了看,都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

果然,都是一個山上的狐狸,心有靈犀。

效果之後,朱棣道:“就按照這個方略辦,你也去準備準備吧。”

柳淳沉吟道:“陛下,其實臣還有一個想法,就是不知道陛下能不能答應?”

朱棣不悅道:“朕已經開誠布公,你還藏著掖著,忒不爽利,趕快說!”

柳淳笑道:“陛下,當年漢武帝面臨匈奴入寇,為了一血恥辱,決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之前的無為而治,集中全力,對匈奴展開反擊!”

朱棣點頭,“你說的這個例子很對,漢武之雄才大略,的確讓人嘆服,朕也有此意。”

“陛下高屋建瓴,洞穿古今,日後成就,必在漢武之上。”柳淳笑容可掬道。

朱棣微皺著眉頭,“就咱們兩個,你還拍馬屁,說點有用的!”

“是!”柳淳笑道:“漢武帝當年權衡百家,選取儒術,自然有其中的道理。但是儒家這套學說當中,也存在著弊病。而且千年來,儒家的解釋權都在文人手裏,他們不斷歪曲篡改,已經讓儒家變了味道。當然了,即便是純正的儒學,也未必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否則孔老夫子就不會一事無成了。”

朱棣耐心聽著柳淳的話,遲疑道:“瞧你的意思,莫非真有學問,能超過儒家?”

“當然有了,就是科學啊!”柳淳笑道:“陛下在金殿上,不就是這麽說的嗎!”

朱棣差點被嗆到,“我說取代儒學,其實是取代理學……就你那幾本教材,小冊子,就想打敗四書五經,孔孟之道,恐怕還差著火候吧!”

柳淳欣然道:“陛下,既然如此,那不妨讓臣去著書,看看臣究竟能不能取代儒學!”柳淳的眼睛之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這回輪到朱棣舉棋不定了。

漢武帝以儒家理論為基礎,推行大一統,反擊匈奴,大獲成功。

朱棣有意讓柳淳封聖,也是想統一思想,然後大刀闊斧,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功業。

只是朱棣忽略了,柳淳可不是董仲舒。他有更大的野心,或者說,柳淳有把握,靠著自己的實力,立地成聖!

“柳淳,著書立說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朕可等不及了。”

柳淳笑道:“陛下,其實臣在詐死的那段時間,就擬定了一個計劃,最近也動筆寫了一些東西。如果陛下不嫌棄,臣不日就可以交給陛下禦覽。”

朱棣眼珠轉動,微微沉吟,而後道:“柳淳,你我君臣,推心置腹,不必說假話。你的才學我是欽佩的。可你這個人算計太多,若是有人攻訐你的人品,朕還真不知道怎麽辯解。再有,你有把握,能超越四書五經嗎?這些東西可是千百年來,沉積錘煉的精華。你寫出來的書,若是比不上,貽笑大方,到了那時候,別說封聖,就連朕都要跟著你丟臉了。”朱棣憂心道:“幹脆,不要這麽麻煩,殺幾個腦袋祭旗,是最容易的。”

柳淳眨巴了一下眼睛,真沒想到,自己在朱棣的眼裏,竟然是這麽個形象。

“陛下,精於算計可不是壞事,再說了,儒家學問,根本構不成嚴密的體系……就拿論語來說,其中很多地方,都是自相矛盾的。就算沒有矛盾,那也是正確無比的廢話而已。臣寫的書,怎麽可能比不過呢?”

朱棣還是遲疑,他從桌案旁邊,拿出了一套書,遞給了柳淳。

“這是頭些時候,我在東宮偶然發現的,是大哥活著時候,很喜歡看的……你寫書的水平,不會就是這個吧?”

柳淳掃了一眼封面,只看到一個“金”字,他就知道是什麽了……朱棣啊,你留著幹嘛,有本事扔了啊!

朱棣微紅著臉道:“這個……書還是不錯的,但是……卻不能流傳,如果流傳出去,咱們君臣的臉都丟光了!”

柳淳算是清楚了,原來他的黑歷史還不止小罐茶一件事,還包括這部大作!朱棣是真怕柳淳被書寫成這樣,精彩好看不假,但格調不高,拿不上台面。

“陛下,臣可是師承名家,這麽多年,在江湖和朝堂之間,做了不少事情,臣的體悟不算淺薄。經緯天下,治國安邦之論,臣肚子裏有的是!”柳淳決定不藏著了,“只要稍微給臣一點時間,臣就有把握建立起一整套非常完整,涵蓋萬事萬物的學問體系,臣可以修一套前所未有的著作,會徹底顛覆讀書人的思想,能讓大明朝完全不一樣!”

朱棣目瞪口呆,“柳淳,你不會說大話吧?”

“臣從來不說大話,這部書臣都想好名字了,叫《大百科全書》。”柳淳信心十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