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朕要封聖(第2/2頁)

徐氏發自肺腑贊道:“柳淳的確是當世能臣,世所罕見,陛下能得到柳淳輔佐,也是陛下天命所歸。至於咱皇兒,他能負責執筆草擬,可見也是有真才實學。”

朱高燧忍不住挺直了胸膛,充滿了自豪,爹娘總算是發現了他的才華。

徐氏又贊道:“國有賢臣,家有孝子,陛下洪福齊天,臣妾替陛下高興啊!”

朱棣啞然,他把綱要草案放在了一邊。

常常出口氣,“你是看到了難得的一面,可我卻看出了柳淳的用心!”朱棣按著大腿,冷笑道:“這就是柳淳的後手,也是他給朕挖的坑!”

徐氏不解,“陛下,這麽好的事情,怎麽會是陷阱呢?”

“哈哈哈,皇後你好好想想,如此龐大的規劃,需要多少人,又需要多少投入?你再想想,現在為什麽要遷居士紳?”

這幾個問題一出,徐氏終於恍然。

“原來他是為了這個規劃在準備人才?那柳淳也太深謀遠慮了!”

朱棣冷笑,“我看遠不止如此,當初他在北平鼓動投資,說什麽進行大規模建設,八成就是在為了這事情準備呢!”

說到這裏,徐氏都目瞪口呆了,當初靖難還沒有成功,僅僅是暫時議和,柳淳就開始布局了,這個人也太可怕了吧?

說他是妖孽,一點都不冤枉啊!

徐氏有點怕怕的,“陛下,柳淳真的有這麽深的心機?臣妾不信。”

朱棣微笑,“你當初疑心柳淳,後來覺得他不錯,又對他贊譽有加……說到底,這小子就是這麽個人,從父皇那時候到現在,他都沒有變什麽。”

徐氏道:“既然陛下這麽說,可見柳淳就是個赤誠君子,是個可以信賴的臣子。”

就憑這句話,就值一萬萬兩,已付!

聽到皇後堅定的話語,朱棣暗暗感嘆,柳淳的確是個很難得的臣子。雖然他算計深遠,但是卻很少為了自己謀劃,他的心思都放在了國家的發展上面。

皇後說他是君子,也不為過,而且還是個會辦事的君子。

朱棣再度把表格和綱要草案拿在手裏,不停看著,不停思索著……誠如柳淳規劃的前景,大明勢必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這也正是他期待的。

朱棣猶豫了再三,終於下定了決心。

該做這件事情了!

轉過天,並非大朝,朱棣卻下旨,將主要的臣子,悉數召集到了武英殿。

除了六部九卿之外,自楊士奇以下,還有解縉、楊榮、胡廣、黃淮等幾名新晉閣臣。

在排列上,六部九卿,是高高在上,他們一水的大紅袍,像姚廣孝這種,更是穿著禦賜的蟒服……而閣臣當中,最多也就是五品而已,全都是藍精靈。

但問題就是這些小小的藍精靈,能列席禦前會議,能參與決策,內閣的地位,的確不容小覷。

朱棣掃視群臣,緩緩道:“今日朕召集眾卿過來,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衍聖公的事情,自孔訥死後,衍聖公位置懸缺。孔家人上書,請求承襲爵位。朕遍查歷代,發現孔家子孫,倚仗權勢,為非作對,魚肉鄉裏,敗壞聖人門風,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人,配稱這個聖字!故此,朕不欲讓孔家子孫承襲爵位!”

這下子許多人都吸了口氣,吏部天官茹瑺探身道:“陛下,歷來衍聖公都是孔家一脈承襲。的確如陛下所言,孔家子弟多有不肖之徒,民怨沸騰。可若是不用孔家襲爵,難道用顏家,或者曾家?”

孟子不被老朱待見,所以茹瑺幹脆沒提,讓顏家和曾家承襲衍聖公,總有些不妥當……正在大家思索呢,朱棣卻哈哈大笑道:“孔、孟、顏、曾,的確都是聖人之家,不過千百年來,天下大勢不斷變化,學問之道,日新月異。依舊以這四家為聖賢,恐怕不夠吧!”

吸!

所有群臣都變了顏色,能站在這裏的都是聰明人,陛下直接說孔孟之道不夠用了,那比孔孟之學還厲害的學問是什麽?

還不就是柳淳提倡的科學!

柳淳當年也的確說過,要取代孔孟之道。

莫非說……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陛下,你不會要給柳淳封聖吧?

朱棣還真就是這麽想的,“朕思前想後,少傅柳淳與國有大功,乃是朕的良師益友,他學問高深,關心民間疾苦。朕有意讓他承襲衍聖公之位,大興教化,弘揚科學……卿等可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