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第二條戰線上的徐增壽(第2/2頁)

朱允炆咬著牙道:“卿等皆是大明的忠臣,望爾等勠力同心,共度難關,切不可互相攻訐,自亂陣腳!”

朱允炆留下一句無力的警告,就草草退朝,黃子澄最後一個從地上爬起來,兩條腿跟灌了鉛似的。陛下當真仁慈,沒有把他逐出京城,甚至還留著他參贊機務,跟以前沒什麽差別。可這心裏就是不舒服。

我真是太難了!

一場內訌,暫時化解了,可隨著前方局勢緊張,這幫文官互相撕咬只會愈演愈烈,畢竟他們沒有本事咬別人,遇到了糟糕的局面,只能咬自己人,以顯示存在。這就是每到亡國的時候,內鬥就越是激烈的原因。

在京城之中,有一個人正在盯著,他就是徐增壽!

大哥果然敗了!

李景隆那個蠢貨也扛不住多久,至於耿炳文,老頭很明顯留了一手,假如他全力以赴,朱高熾未必能擋得住。

如今朝堂又鬥了起來,說句不客氣的,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看起來姐夫朱棣,還有準妹夫柳淳,他們要贏了。

當初大哥辜負了他們的信任,背叛了先帝,才讓朱允炆登基……這個錯誤就該讓我來還!

徐增壽又等了三天,機會突然就來了。

朱允炆在拜祭朱元璋的時候,提到了一句:朕躬德薄,獲罪於天,四方藩王揭竿而起,萬方百姓塗炭生靈。

徐增壽冷笑,不下罪己詔,可就憑這句話,我就要坐實你的罪名!

徐增壽立刻吩咐人,弄到了朱允炆的全文,然後又以“東海評論”的名義,迅速寫好一篇文章,以蘇州為中心,迅速擴散江南。

東海評論是柳淳曾經用過的一個馬甲,在新舊交替的時候,柳淳幾篇文章,都寫得入骨三分,算是把紛亂的朝局剖析清清楚楚。

徐增壽繼承了這個筆名,他沒有柳淳的兩下子,但是他有錢!

蘇州半城都是他的產業,徐增壽手下也有一批文人。

他們看到了朱允炆的祭文,立刻揮動大筆,一篇篇花團錦簇的文章,迅速出爐。

燕王朱棣,痛斥天子大罪,並將天子逐出玉牒。如今天子在太廟之中,當著先帝的面,已經承認罪過,燕王所言半點不虛!

天子德薄,必須退位!

帝師黃子澄被罷免官職,替天子背上罵名,不打自招!

……

這些觀點迅速流傳開,並且傳的到處都是。朱允炆的威望本就不高,在連番的打擊之下,已經岌岌可危。

而這一次更是在蘇州等地快速發酵……要知道蘇州工商發達,又是對外貿易的核心,這裏有江南最發達的市民階層,他們對輿論的影響,幾乎堪比士林清議。

就這樣,朱允炆的名聲迅速臭了,人們提到天子,都是一臉嘆息,憤憤不平……等朱允炆發現這些文章的時候,已經晚了。

“是誰?到底是誰?竟敢如此欺辱君父,朕必殺之!”朱允炆踩著遍地的碎瓷片,憤怒大吼!